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9章 雍熙北伐-岐沟关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章 雍熙北伐-岐沟关之战

【对此次北伐,赵光义寄予了厚望,也细细思量了作战的方案。】

【对于先前的高梁河一战失败,他认为有自己孤军深入的原因,因此此次北伐设置了三路大军:东路以曹彬为主帅,米信为副,率领宋军主力两军同行,出雄州(河北雄县),以缓慢行军的战术,张大声势,向辽南京进发,以牵制辽军主力;

中路以田重进为统帅,出飞狐口(河北涞源);

西路以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出雁门关(山西代县北),攻取关外诸州,再与中路军会合。

然后挥师东进,从北面与东路军夹攻南京(幽州)。】

【简单来说,就是声东击西,让曹彬率领大军当靶子,在太行山以东、燕山及军都山以南地区吸引辽军;而田重进和潘美趁机夺取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最后中路西路与东路对幽州展开钳形攻势。】

赵光义的设想

唐朝,贞观三年。

早就有人拿来了地图,虽然宋朝有些地名与此时已经不同,但依旧能够对照。

李世民微微皱眉:“虽是吸取上次孤军深入的教训,兵分三路,但这三路军之间的距离未免有些过远,若有突发情况,难以及时有效配合。”

李孝恭看了看东路军队和中路西路两军的行进路线,道:“相较中西二路,东路大军路线过短,若想达成会和,恐怕要等待不短时间,易生变故。而且,他们的粮道情况如何也是问题。”

这些都是问题,东路大军显然只能缓慢行进、甚至原地等待,而一旦时间拖长,辽军必然有所反应,或袭扰或截断粮道,宋军内部也可能生出反对和争功之声……这就要看主帅的水平了。

“况且,朕觉得,这计划看似周全,但完全是宋朝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看起来他们对辽朝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有对辽朝进行认真的情报调查。”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倒是对赵光义此次的选人还算满意:“曹彬清廉谨慎、识虑深远,朕最信任的就是他。潘美知兵善战,也是大好人选。”

【三月,三路宋军已出关,向辽朝开拔。】

【开始的战局十分顺利,中路军攻占了灵丘(山西灵丘)、蔚州(山西蔚县)。西路军更是连克寰(山西朔县东北)、朔(山西朔县)、云(山西大同)、应(山西应县)等州。东路军攻占了岐沟关(河北涞水东)、涿州等地。】

【但辽军此时也已经有所反应,镇守幽州的正是耶律休哥,他没有与宋军正面交锋,而是不断派出轻骑绕到宋军后方,截断粮道。】

【消息传回辽朝,萧绰很快做出了部署。三月初七,萧绰亲带韩德让和耶律隆绪宣布亲征,与耶律休哥协同作战。三月十九,萧绰命耶律休哥抵御东路宋军曹彬一路,又命耶律斜轸抵御西路宋军潘美杨业一路。四月初一,萧绰与耶律隆绪屯驻于幽州北郊。】

【此时,耶律休哥的断粮大法取得了成效,曹彬攻占涿州十多天后,发现粮草即将消耗殆尽,于是撤出涿州、退到雄州来补充粮草。】

【赵光义本来就对曹彬行军速度太快心生疑虑,按他的想法,走之前他就嘱咐了曹彬“持重缓行”,怎么着也不会打这么快。现在一听到曹彬因粮草退守雄州,顿时大惊失色:“哪有敌人在前,还退兵补充粮草的?”】

【于是就指挥曹彬停止后退,让他带兵往白沟河和米信的军队会合,养精蓄锐,等潘美他们打过来一同夹击幽州。】

明朝,洪武年。

汤和等将领之前也研究过宋朝这场大型北伐的失利,也有自己的一番心得。

此时,汤和就开口道:“曹彬带兵走得太靠前了,涿州附近又没有其他军队与他相互支援,必然被辽朝针对,以至于粮草断绝。”他左右看了看,见朱元璋并无异色,也没有人反驳,又道:“但暂时退回雄州倒也不是完全不可取,若能及时补充粮草、在涿州一线合理布局,未必不可以成功。”

“宋太宗非要搞什么……对,远程微操,对局面可不是一件好事。”傅友德也开口,又小心翼翼地看了朱元璋一眼,毕竟他接下来的话可不一定让万岁开心,“曹彬也是,太听话了……”

朱元璋瞥了一眼他,也没斥责,反而似是赞同:“曹彬此人,为人称道的就是小心谨慎,听从上意,不贪功劳。但将领嘛,只要你们忠于咱,能打胜仗,懂得咱的目的,又知道进退,咱也是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的。”

朱棣虽然也觉得曹彬此时的决定有隐患,但这时候赵光义的责任也不小:“爹,曹彬能在宋朝得到善终,也就是因为他听话,要不然他就算安全抽身,怕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身后名了。”换句话说,曹彬是一个聪明人,他敢不听话吗?

“话是这么说,但他居然压制不住自己手下的将领……”

【曹彬照做了,他率军与米信会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