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洪武年间。

“黄龙府?”朱柏咂咂嘴,发现了一个关键,“这可当真是个着名之地。”

当初,宋朝的徽钦二帝不就是在黄龙府那块地方呆过一段时间嘛,敢情这地方已经不是第一次用来安置亡国之君,徽钦二帝也不是第一批访客了。

“是啊,想必金很有可能也是从辽太宗这里获得的参考。”朱橚道,所以说,已经有了一个石重贵还不够,赵佶父子俩觉得这地方还不够出名,非要亲自给黄龙府和附近的地方增加一些传奇色彩。

说实在的,让人难以理解。

气氛一时间竟沉闷起来。

朱樉一看情况,觉得不能如此,他们的圈子自神迹出现以来可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赶忙道:“不用提那两人,咱么说点开心的,黄龙府,当年岳鹏举也说过这个地方,‘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尔’!”

多么豪气干云、充满英雄气概的话啊!

朱棡幽幽道:“可是岳鹏举虽然这么说了,但他最后也没能达成心愿啊。”

“……”朱樉顿时也抑郁了。而气氛,变得更加沉闷了。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不可思议:“秦继旻、李彦绅,这两人既然是受李从珂之命杀死耶律倍的人,怎么现在才被耶律德光杀了?之前石敬瑭入洛阳的时候,居然没有处理掉这两人?”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好吗。

按理来说,这两个人杀掉了耶律倍,那么即便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两人之间是有着皇位争夺的关系,耶律德光也应当处理了这两人,就像现在他杀掉这两人一样。为兄长、先太子报仇,这也是收拢人心、展现胸怀、确立正统的一部分。

——况且,从当时耶律倍跑到后唐以后还和契丹多有联络来看,这二人还不至于关系恶劣到什么生死仇敌、你死我活、二者只能存一的境况。

那么,这两人怎么活到现在的?

难不成是石敬瑭从中干了什么,让这二人才能一直逍遥?

刘彻想了想就抛开了这个问题,左右不过那几种可能。他看着耶律德光的其他举措,笑了:“果然,杜重威等人没什么好结果。”

张彦泽就不说了,就算不说他投降的问题,看起来也劫掠民财不少,自然被处理了以平民愤,而杜重威那些人呢,显然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说到底,这些都不是什么自己人。

相反,倒是后晋那些重要大臣依旧被耶律德光重用。

而耶律德光……看起来,最终也没有能够在中原扎下根来。

【当然,在制度服饰方面,耶律德光依旧沿用了辽朝原本两面官制,后晋朝堂礼仪官服等皆如旧制。】

【而关于赵延寿的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中京留守,则还有一番说法。】

【耶律德光起初也曾经许诺过赵延寿中原帝位。】

【而攻破京城后,赵延寿也察觉出来耶律德光并没有打算真的立自己为帝,于是通过李崧向耶律德光提了自己的想法:不如立我为皇太子?】

【这说到底也算是一种迂回婉转的试探。】

【而耶律德光的态度也很坚定:立一个皇帝?不可能的。于是耶律德光就拒绝了这个立皇太子的要求,并说:“朕听闻皇太子必须时天子的儿子,燕王怎么可以呢?”】

【但赵延寿确实出力良多,不仅在三次南下中奋力作战,还劝阻了耶律德光想要将后晋降卒全部杀掉以绝后患的想法,又是一面非常合适的面向汉人的旗帜,耶律德光就决定给他加官安抚。】

【辽朝的翰林承旨张砺于是拟旨,赵延寿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燕王如故。耶律德光看后,将 “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划掉,剩下的就是最后赵延寿加封的职位。】

宋朝,开宝年间。

对于赵延寿,总体而言赵匡胤是厌恶的。

他先是和养父赵德钧在后唐尚在的时候联系耶律德光想要称帝中原,后来归降辽国也就罢了,左右降辽的人在当时不在少数,但是他之后没有又归后晋也就罢了,却居然充作了耶律德光南下的先锋。

但是,在这一次耶律德光成功灭亡后晋之后,处理后晋降卒的事情上,不论赵延寿到底出自什么原因,从结果上来看,他确实是有功于中原。

数万降军,若是真的让耶律德光如开始想的那样,因为担忧他们可能造成的威胁,最后将这些士卒们全部杀死,那将是何等的惨剧!若是当真这样做了,那后晋之地百年也难以恢复元气,这与长平之祸又有何异?

赵匡胤于是道:“赵延寿此人,虽狼子野心……不过竟还做了件好事。”本来还想骂上几句,不过又没什么兴趣,加之到底赵赞也于大宋有功,于是只是平平淡淡点了一句。

而且,赵延寿最后也没得到自己汲汲营营一辈子的结果,还卷入了辽国内部的皇位斗争中,也算是得到了些许报应。

“张砺也是一个有才的,”赵光美道,当时耶律德光初入京城,张砺就提醒他既得中国,就当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以还是用辽国契丹原本的族人和习惯,只可惜,耶律德光没听,也幸好,耶律德光没有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