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自觉这事儿已然到了终局,便要进行一番总体考量。他没有直接阐述自己的想法,而是把话递给了卫青和霍去病:“仲卿,去病,依你二人之见,这金军的战略可有何精彩绝伦的高妙之处?”

是的,刘彻问的是金军南下作战攻略上的情况。

卫青和霍去病思量一瞬,便给出了答案,这两次南下作战他们看完了全程,或许细节上有差,但大体方略却是清清楚楚:“若说绝对高明之处,倒也不算。”

“金军第一次南下,名为分东西两路配合作战,实则两路并无配合,皆为各自为战,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互不干涉而已。”卫青一一点出金军作战的整体方略,“因而,才会出现西路军被太原所阻,而东路军却直接越过真定等地,既不管后方安全,也没有通知西路军,只自己直抵汴京。”

各自为战,谁也没管谁,一方都跑到汴京商议割三镇之地了,另一方还压根不知道——这怎能算是什么协同作战,彼此配合?

而名义上的最高指挥人、都元帅还在金朝内部,根本不可能进行什么指挥作战。

因而,这第一次作战,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根本没有真正打出什么配合来,不然种师道也不会建议赵桓趁其半渡而击之了,因为完颜宗望就是孤军深入。

霍去病点点头:“金军一开始多半就是想着能打下来多少打多少,非要说什么要求,大约也就是真的想要三镇之地,所以才会这样根本没有什么有效配合。后面第二次南下倒是开始配合了,但那就是因为发现宋朝着实软弱,才想着据有更多土地……说到底,就是因战事发展而逐步制定计划。”

刘彻抚掌,他想的就是如此。金军在骑兵作战方面大约确实是胜过宋朝的,但是在整体指挥方面失误可并不算少。于是刘彻道:“说到底,金军能有如此辉煌之大胜,不小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宋朝——金军在出现这样的指挥失误和战略失误下,能够不断进军获胜,只能说宋朝过于无用了。”

刘彻半点也不觉得这是自己刻薄或者苛责。

看看吧,宋朝是没有兵力可用吗?还是没有什么明眼人向朝中提出建议?亦或者,没有忠贞之臣愿意为国尽忠?都不是。

宋朝积弊已到了顶点。

刘彻细数关于徽钦二帝时期他所了解的问题:宋徽宗赵佶上位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结果因为多方掣肘和争斗,他登基了;然后,对内政策虽然没有细讲,但却爆发出了大规模起义,赵佶对内做了什么显而易见;接着,对外方面,想要收复燕云无可厚非,但任何事情的前提都是自身能力足够。

宋朝的能力足够吗?当然不够。太祖时期不算了解,就先不提;宋太宗后期可是大踏步地迈向了“守内虚外”的国策,随后还变成了祖宗之法毫不动摇——自身实力不足的时候,却偏偏想着什么联金灭辽,投机取巧,不过一时之利。

结果,在这过程中,不仅没能获取什么真正的好处,反倒将自己的虚弱暴露的一干二净,其后还肆意作为没有半分长久思量……

而接下来的宋钦宗赵桓就更出乎人意料,作为一个正统皇储,竟是如此作态,放在大汉根本等不到登基,早就被废了太子之位了。

大汉重臣们对于皇帝的话语不发一语,但表情都显示他们对此深表赞同——宋朝就是有毛病,早在宋太宗的那个视频里面就充分显示了出来,诸位太宗里面,哪个像他一样居然会变成什么守内虚外的样子?

果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宋朝的毛病就越发明显。

明朝,洪武年间。

皇子们也在议论这件事,虽然这些方面早有有了定论,史册上清清楚楚,毫无遮掩。

“唉,我觉得,宋朝自从党争苗头出现以后,政策上就没有一个稳定的时候,”朱樉懒散地靠在一边的椅背上,“一会儿要这么做,一会儿就推翻然后换个想法,与金打交道的时候更是如此。”

可是,若是宋朝国内,政策时时更改都会引发百姓动乱,对此朝廷或许还能镇压招安;但是对外如此,谁还会忍受?若是宋朝强大,他国或可忍耐一二。但实际上,一个政策随时变动毫无恒久的朝廷,本身就很难达成“强大”的结果。

朱棣翻了个白眼:“谁说不是呢?”作为有领兵作战经验的皇子,他对于这种对外没有什么方略,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左右横跳的情况相当讨厌:“先是要夹攻辽,然后发现打不过又想要反悔;先是什么也不顾地就接纳了张觉,转头又杀了张觉献给金军;先是坚持三镇之地,转头发现金军真的要攻克了,又想要用三镇的租税来代替……”

朱橚接过朱棣的话接着道:“先是想要求和,然后突然就想着联合西辽对抗金军;等到金军真的到来时,一会儿想要出奔保全,一会儿就要坚守社稷;刚刚听从建议布置下守城方略,转头另一个大臣谏言,就开始准备求和……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