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蒙古国,太祖年间。

成吉思汗回想了一下和林的情况:“倒是个不错的地方。”

虽然到目前为止他没什么建立固定都城的打算,但若是真的要建一座都城,和林,或者说哈拉和林确实是个很好的选择。

从神迹中的舆图来看,这座都城挨着阿鲁浑河(鄂尔浑河),他记得先前便有大型部族于此附近建立聚居地,或者说都城。所以,这块地方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交通便利,也有草原传统,还能方便与西边的那些色目人回回人以及商人们往来。

明朝,洪武年间。

若说除了蒙古国和元朝人自己,谁还对这个都城和林较为了解的话,明初的这些人当仁不让。

“咱也得把这岭北行省收回来才是,最少也要让他们听从中央的指令。”朱元璋有点可惜地说道,又饱含着一种想要获得这一地方的渴望。

虽然在洪武五年的那一次某种程度上算是失败的北征之后,朱元璋便没有再组织什么大规模北伐,而是开始着手经营塞北防线,设置九边,分封塞王,如今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起码北地已经逐渐步入平稳状态,渐渐稳定了下来。

但是现在想想,虽然当时北伐也获得了一定的战果,也让北面的残元势力不会轻举妄动,但是朱元璋实际上还是对于那元朝的岭北行省有着渴望——这么大的地方,还是这样好的适宜放牧的地方,怎么就不能为大明所控制呢?

况且蒙古人他们自己也不是什么铁板一块,相互之间的不合之处完全是数不胜数。

【在召开诸王大会后,先是惯例的宴乐一月,窝阔台也按照惯例将自己的宝库中的财宝纷纷分给了与会诸人。】

【随后,窝阔台表示,他要遵守成吉思汗的教导,开疆拓土,世界上有很多土地还没有为蒙古所有,也有一些土地又开始进行叛乱。因此,他打算派出三路军队,一路南下,进攻宋朝;一路向东,征讨高丽;还有一路则向西出发,征平宽田吉思海(里海)、黑海,完成对奇卜察克(钦察)、斡罗斯诸部的征讨。】

【而这支西路军,窝阔台打算由他自己亲自带领。】

【不过,这个决定却没有得到诸王的赞同和支持。】

【对于窝阔台继承成吉思汗的志向,遵循他的教导,将要展开三路攻势的计划,蒙古诸王们是赞同并服从的,但是对于窝阔台计划自己带领西路军亲征,在场之人近乎是全部反对。】

【蒙哥,也就是拖雷之子道:“我们这些弟兄子侄,都时时准备服从您的令出必行的诏旨,一心一意去完成任务,排除困难,以实现所命之事。而合罕本人则能娱乐消遣,享受荣华富贵,免除征途之劳,讨伐之险。否则,这样多的族人,这样大的军队,有何用场?”】

【“缓行吧,因为太阳之顶将不移动。”】

【其他亲王的意见也基本一致:既登帝位,不应服征战之劳,否则安用诸王诸将为哉?】

【在众人的劝说下,窝阔台最终打消了亲自领兵西征的想法。】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虽然这么说也确实没什么毛病,但是……”刘彻摇头。话确实是能这么说,毕竟身为天子,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数不清的黎庶,天子的身体情况和安危更是能够引动朝堂和整个国家;而作为亲王将领,理应为天子效力,遵从命令,执行天子的决议。

征战本就风险极高,又是远征,到达遥远的未知的地方——这时候,当朝中并非无人可用的时候,当然是调动将领们才是最好的选择。

刘彻同样这么认为,虽然他如今是太子而非皇帝,但是,若是事事都需要他亲力亲为,那么朝中的臣子都是干什么用的?

但是,但是吧,这是大汉,而非蒙古。

而对于蒙古而言,首领、大汗领兵作战,实在是一件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

这是传统,一个优秀的大汗、一个想要获得更大话语权、拥有更多权力的大汗,当然是要通过亲自领兵征战,并且成功获胜来达成目的。通过领兵征战,对于军队等各方面的了解和掌控更上一层楼。

别的不说,成吉思汗当年也依旧在领兵作战,不论是西征,还是西征归来之后,分明年事已高、身体情况也不如前,他也还是亲自带兵攻打西夏。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蒙古这么一个有大汗亲自领兵作战的传统的地方,大汗选择亲自作战,同样也是大汗的权力——因为这就是他们正常的认知,不像中原传统更讲究不立于危墙之下。

成吉思汗带兵征战,有人阻止他吗?

可是到了窝阔台时候,就有人,很多人选择进谏,让他打消这一念头。

这是为了窝阔台着想吗?确实是,毕竟征战危险很高,蒙古也不能太频繁地更换大汗;但是这有没有其他的考量?必然有。

拖雷之子,蒙哥啊。

“汗位、帝位,很可能会转到拖雷一系手中,”刘启同样觉得这之中的隐患不算小——虽然窝阔台活着的时候不会出问题,“不用太长时间,也不用太多代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