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263章 彩蛋·大元日常1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总而言之,和世?死了,而图帖睦尔在重新登基后的第二年将年号改为了至顺。】

【至顺这个年号共用了三年,至顺三年八月十二日,元文宗图帖睦尔因病驾崩于上都,年二十九。】

【他的驾崩,让元朝的局势更加失控。】

【原本,在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元英宗硕德八剌的改革下,元朝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就已经日渐激化,走到了刺杀政变的地步;而泰定帝随后登基,没有进行改革,但也没有能够将已经撕裂的局面重新整合,甚至连他自身的庙号和谥号都没有保住;】

【图帖睦尔等人发动的政变,虽然也符合了一大部分武宗旧臣的心愿,但是上都和大都这两个元朝至关重要的都城的战争,对元朝本就分裂的上层又添了一把火,且此事的后续隐患虽不能说是无穷无尽,但也称得上深远无疑;】

【其后,在武宗的两个儿子之间,还发生了和世?暴亡——这么一个怎么看怎么充满了内情的事情,而图帖睦尔显然不能妥善地处理应对这些对其中内情的猜测和由此引发的朝堂变故。】

【两都战后遭籍没财产的官员贵族在百人以上,且有相当多的上都官员被削去官职不复任用,也没了后续;和世?暴亡后,蒙古贵族朝官中立刻有人“移疾不出”;更甚者,诸王、高级官员乃至西域名僧参与的“谋不轨”案接连发生,其中有不少还是以“明宗太子”为旗号。】

【在地方官员中,也有一批和世?的支持者——这些是在天历元年、和世?未曾称帝之前就打出了旗号的支持者,这些人也让图帖睦尔心怀忧虑,在复位后不断地加以处置;但这部分人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武宗旧臣,处理起来也并不是那般顺手。】

【而元朝的军队本身,在经过多年的身处中原、而非草原征伐之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战斗力早已退化。至顺元年正月,云南诸王秃坚等人改变观望态度,公开称兵。战火弥漫整个滇东北,图帖睦尔先后调四川、江浙、河南、江西、陕西、朵甘思、朵思麻等处军队,历时年余,方始平乱。】

【此外,频繁更换皇帝,本身就是一个后患无穷的事情。而元朝这一段时间内的帝位更迭……已经不只是频繁,更是充斥了争斗和混乱。这样一来,对朝堂、民间、整个天下的负面影响更是深重无比。】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昭看了这么一段,得出了一个问题:“所以,如果当时和世?能够正式入主大都,处理上一段时间朝政,就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坐稳了皇位了?”

如果果真如此,那也怪不得图帖睦尔这么急迫,在见面后不过几天就要杀了和世?,连等到和世?到达大都这么些时间都等不及,连一块好点的遮羞布都不打算要了——是的,以赵德昭来看,和世?的暴亡理当就是图帖睦尔一系的人做的,至于动手的是不是图帖睦尔本人,而他又是否知情……那都不是重点。

赵光美也同样如此认为:“所以,和世?就是有些不够谨慎了,他身边的防备还不够严密。”不过,抛开来和世?和图帖睦尔这两个兄弟间的问题,赵光美对于元朝局势的发展还是非常乐见其成的,“不过这么些年,元朝就已经步入了此等风雨飘摇之境地,可见上苍还是眷顾于汉儿,胡人如何能够统治天下?”

像这蒙古人的元朝,他们这样靠着残忍杀戮夺得了江山,也不过是一时之事,又怎么能够长久?蒙古宗王们、高官们、僧侣们都已经不支持不忠于朝廷,纷纷举兵自立,他们的统治集团本身就已经千疮百孔,难以为继了。

“朝中已是如此,蒙古各地宗王们也已经心怀他意,那想来民间也当是早已民意沸腾,”赵匡胤当然不看好元朝,同样也不看好元朝能够出一个中兴之主,“不论后继的君王如何处理这多方问题,最好也都不过是扬汤止沸。”

换句话说,元朝,已经走在了灭亡的道路上——即使刨除掉他们已知的元朝所绵延的年限,只看元朝的现状,赵匡胤也这样认为。

出一个再好的君主,也难以挽救大局,不过是扬汤止沸,拖延一时而已。毕竟,元朝的统治根基摆在那里,基础制度也摆在那里。更何况,就元朝这样的换皇帝情况,后续的皇帝将会是什么英明之主的概率也小的可怜。

明朝,洪武年间。

看到此,朱元璋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心腹重臣们也都知道朱元璋是想起来了元末时的情景,不止朱元璋想起来了,他们这些个同样是起兵反元的人也经历过那时候,现如今也一样回想了起来——那时候的记忆,就像是已经刻入骨髓了一般,根本无法忘怀。

元朝的皇帝换人,和百姓有关系吗?本身是没有关系的,百姓们大部分时间都不怎么在乎这件事情,更甚者,偏远地区的百姓们,连现如今是哪个皇帝在皇位上都不怎么清楚。不然,也就不会有陶渊明写下的那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