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隋朝,开皇年间。

明朝突然换人,杨坚确实没有想到:“这不是才天启七年?这个明熹宗在位时间有些短了……”

按照大多数人心中正常的皇位更替时间,或者说一个能够保证有效传承的更替时间,怎么着不得有个十年?结果这个明熹宗的年号才不过七年……而且,还是在这样一个外患重重的时期。

而且不只是外患。杨坚和独孤伽罗彼此对视,都明白一件事情:外患到了这等地步,又有那么多官场朝堂的混乱,明朝的民间内部大约也不怎安稳。

“换个皇帝,也不一定就全是坏事,还是要看这个新帝究竟能力如何,毕竟后金内部此时也是矛盾重重。”独孤伽罗道。

确实,就更换皇帝一事看,也未必没有一点好处而全然都是坏处,关键还是在于这个新上任的明思宗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当然,从后续发展来看,明朝还是亡了。

杨坚摇头:“明朝,按照朕的估计,再有能力的皇帝想要挽救起来,也很难。”至于明思宗是哪一类皇帝,那再说。“倒是后金现如今的问题……处理得当的话也还能进一步发展,处理不当的话,那也影响不小。”

辽东地区,虽然已经被后金控制,当地的汉人百姓也不是后金军队的对手,但是后金还是需要汉人百姓的,不论是将他们视作百姓,还是视作奴隶,亦或者视作粮草供给者,总之,单单依靠女真人是不够的。

他们需要汉人不断地给他们提供服务和粮草。

那么,这样的敌对状态自然不能够长期存续下去。

再者,后金也还面临着多面的夹击,明朝自不用说,即使是已经临近终点,但后金也不清楚啊;况且,就算明朝临近终结,但中原难道就不能再诞生出一个新的与后金敌对的政权了吗?

而朝鲜和蒙古,朝鲜现如今态度还不清楚;蒙古,虽说是有不少部族都选择了归附或者结盟,但是蒙古人,杨坚可不相信他们若是有朝一日发现女真衰落之后,还会安安分分地跟在女真身后。

汉朝初年。

“中央朝堂大洗牌了?”刘邦眉头一挑,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看来这个明熹宗遗诏所选的新任皇帝,和明熹宗本人的想法很不一样啊。”

不同的人之间,想法有些不同很正常,即使是父子之间都不能说是一定会保持一致;但是,想法“很不一样”的程度,就相当深了——明熹宗和他的这个弟弟明思宗,想法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那可是朝堂大洗牌,一般的不同,怎么也走不到这一步;而就算是新皇安排自己的人手,也不会直接展现出这样的态势。

能够称得上大洗牌,几近是将先前的朝堂人马换掉半数乃至更多才算,可这样的做法,完全说明了明思宗对于熹宗时期的官员也好、政策也好,有多不赞同。

刘邦笑笑,这样的大刀阔斧,未必不是好事,割除腐肉,方能焕发生机——只要割除的确实是腐肉;但是,很可惜的是,更多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做不好这样的事情的。

且不说他们大刀阔斧的对象正确与否,在大刀阔斧之后,他们也并未能够让腐朽的身躯重焕生机。

这种事情想要做好,做成功,很难,很难;再加上明朝现在面临的局势,更难。

萧何揣度着这句话,忽而道:“宋朝?”他怎么觉得,明朝这时候的情况,有那么几分和先前听到的宋朝党争类似呢?

大洗牌嘛。

或许,那个信王,日后的明思宗,或许真的有着一腔抱负,也因此将他认为的不好的、贪污腐败的、无能的官员都洗掉了。但是,洗掉后剩下的空缺由谁来填补?

明思宗,有自己的一套人马班底吗?正常情况下不会,因为他先前是藩王而非太子/太弟。

那么,他能够在剩余的官员中直接拣选出足够数量的正直、有能力的大臣吗?很难,萧何认为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不仅考验明思宗的眼光,还考验着他的运气。

眼光暂且不说,但运气这件事儿嘛……

【大致讲一下明朝的情况。】

【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的父亲,在位时间却相当短暂。】

【从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继位,之后短短一个月,万历四十八年九月,便驾崩了,年三十九。】

【随后,便是皇长子朱由校继位,也就是明熹宗。】

【这样短暂的在位时间,显然是对整个明朝的一大动荡,更何况,朱常洛本人还牵扯到了数桩疑案。】

【而从明神宗朱翊钧在位中后期开始,明朝就已经在下坡路上一路前行,但是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但是,明神宗,开创了一个皇帝不上朝不处理政务的全新纪录。】

【自万历十四年开始,因为沉湎于酒色,加之身体健康问题,明神宗就减少了上朝的次数,大多数政事都通过谕旨的形式向大臣传递要求和处理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