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朝初年。

刘邦对清军内部的不协调摇头,锦州可不是什么好打的地方,宁锦防线背后的明朝虽然已经走在了末路上,但是这一条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构筑出来的防线依旧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萧何同样摇头,不过,他也不意外这件事情皇太极最终能够获胜:“清军想要围城打援,而以清朝此时的体量也并不能拖上太久;不过,清军拖不了太久,明朝更是拖不得啊。”

清军不能拖延太久的时间,完全是因为清朝此时的体量大小决定的;但是明朝拖不了太久,则是明朝内部的种种混乱之情态——这比清朝的问题严重得多。

当然,按照清军围城的时间跨度,已经有一年,这么长的时间,如果明朝真的能够把握好机会,也不是不能从中获得一个对明朝有利一些的结果。

只不过,看样子,不是地方作战本身出了问题,就是中央朝堂出了问题,或者两方都出了问题。

【在崇德六年三月,也是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军夺取了锦州城外城后,锦州与外界的沟通渠道彻底断绝,难以获得其他补给等。】

【因此,祖大寿开始向明朝朝廷上疏,请求援助。他表示,锦州城内的粮食只剩下一个月的份量了,用来喂马的豆子等饲料更少,连一个月的量都不够。且以现如今锦州城的防守情况来看,一旦清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的话,很有可能会让锦州城失守。到时候,就不是锦州城一城的问题了,还会牵连到同样在关外的松山、杏山等地。】

【这其中的求援意味非常明确,朝廷收到后,明思宗更是急迫非常。】

【他迅速下令,要求时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带着他麾下的一干将领,包括吴三桂、曹变蛟、马科、杨国柱、唐通等人,率领号称十三万的大军,即刻出关,在宁远会合,尽快解决锦州的危机。】

【这十三万兵马,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名头,这实际上是明朝现如今还剩余的所有精锐。换言之,明思宗在某种程度上,是将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这一次对清军的作战上。】

【或许,按照他的想法,这就类似于背水一战,倾尽明朝之力,暂且解决掉清朝的威胁,转头就能回到国内处理那此起彼伏、绵延不断的农民起义了。】

【没错,此时明朝境内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是让明思宗焦头烂额——情况已经远比之前崇祯十一年的时候糟糕的多。】

【经过数年的镇压,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虽然有过被追缴到只剩下几个人逃窜山林的境况,但因为明朝此时民间生存情况的恶劣,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能重新拉起一支队伍。】

【李自成先是攻下了洛阳,并干脆处死了明神宗非常宠爱的一个儿子福王,又是借着中原大旱的机会开仓放粮,让自己的队伍迅速壮大;张献忠则跑到了川蜀境内,所向披靡;而在别的地方,如山东等地,又有其他的农民起义应运而起,明朝的一些运河等关乎京师物资补充的渠道,都被笼罩在可能断绝的阴影之中。】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昭沉默了半天,最终道:“福王,明神宗确实挺宠爱这个儿子的……”不说将这个儿子封地放在了洛阳这么一个自古以来就一直非常关键又比较富庶的地方了,就是这个封号……

福王,真真是简单直白,又非常明确。

赵匡胤冷哼一声:“这个明神宗干的事情可真不少。”嘲讽了一句后,他又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明朝此时的状态上,“明朝内部竟是走到了这般境地——明思宗登基初期他到底做了什么?”

明朝,虽然确实已经是千疮百孔,但是在明思宗登基初期,看起来也不是不能再拖一拖的样子。那么,明思宗既然想要励精图治,那他究竟有什么相应政策?

虽然不是非常清楚明朝的具体弊病,但是不少王朝的末期情况都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如,朝廷国库没钱,但是百姓的税赋又非常沉重;如军队没有军饷,但是除了朝廷没钱外,官员将领大量贪腐……

而到了这个地步,想要挽回,并不容易。当然,如果有什么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以及相应的手腕,也不是完全不能试一试——不过,明思宗他确实是向着这方面做的吗?

这赵光美则为明军捏了一把汗:“虽然明军看样子在人数和火器等方面都比清军高出一截,但是速战速决这个方案……”不怎么合适吧,“而且这个洪承畴,之前他不是还在明朝内部镇压李自成等人吗?”

怎么现在,这个洪承畴就变成了统管辽东事务的蓟辽总督了?

赵光美对于军中各个将领的派系争端问题,还是比较清楚的。就像大宋,有他兄长压着,大家还能相对比较和睦地相处,但是即便如此,他兄长也不会随便将一个地方的将领调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些空降的将领,与当地的军队的磨合就是一大问题,这不仅是指挥习惯、作战风格的磨合,还有利益分配的磨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