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22章 彩蛋·“边衅”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朝,开宝年间。

赵德芳对查尔斯的做法非常愤怒:“在我们的国家之中,伤害了我们的百姓,然后居然还不打算交出凶手,还说什么‘按照他们的法律’——明明就应该遵守我们的律法才是!”

这是什么?这是完完全全的包庇,是彻彻底底的轻视!

虽然发生这件事情的对象并非是大宋,但到底也还是在他们中原地区,是在他们的治理之下,是朝廷的管辖范围,赵德芳不能不产生一定的代入感,特别是当做出这种事情的是那帮莺莺国人的时候。

至于说不幸身亡的人,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实在是属于最卑微的一层,平日里大家也不那么在乎,可这件事情是莺莺国人干的,这就不一样了啊,这就是莺莺国人藐视中原的表现!

这完全是视他们上国的法规于无物,视上国和朝廷的威严于不顾。

完完全全、彻头彻尾的傲慢和不知礼节。

“不管这查尔斯如何表现,本质上他和他们国家的那些人没什么两样。”赵德昭也道,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那莺莺国的首相、内阁还有官员们,都还没有传信给查尔斯,表示要开战呢——但就是这样,查尔斯都敢这般行事,说明他从内心里就是与这些人没什么区别。

赵匡胤和赵光美神情也不怎么好看,不过他们还是将重心放在了接下来的事情上。

断绝贸易关系?这没什么问题,这与知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并不冲突,毕竟,这属于朝廷的正当权力。

而问题在哪呢?在于接下来一旦开战,军队能不能打得过莺莺国。这才是关键所在。

作为一个奉命处理关口和危险品的事务的官员,林石麟的做法已经非常不错,至于说不是能够十分精确地掌握关于莺莺国的情报……这也并不能怪在他的头上,这完全应该是皇帝、是整个朝廷的问题。

非个人之力所能简单完成之事。

皇帝表示不责怪他们动手,但他们决不能胆怯……没毛病,但是前面皇帝还表示最好不要导致边衅,这两者结合起来,怎么就觉得有哪里不是很妥当的样子。

都已经断绝贸易、彼此冲突了,为什么会觉得要理所当然地要求不能导致边衅?就算不是莺莺国这种远在海外的地理情况,又满心扩张的国家风格,就是那些边疆紧挨着的邻居们,大约也不会说发生了冲突就不会搞出什么“边衅”吧。

赵匡胤叹口气,接着听神迹讲述——不过一点点贸易的税收?不过一点点……税收?

这是简单的税收的事情吗?

就算是不知道莺莺国内部的种种情况,那也应该能从周边的海盗身上获取到一点经验吧——他们很有可能跑去搞海盗,搞武装,搞各种事情……

就算不清楚莺莺国的情况,也应该吩咐沿海各处的驻防军队加强加强防守,提高一些警戒和注意力。

——虽然这种命令底下人不能保证多么严格执行,但这是皇帝的态度,这很重要。

皇帝的态度,皇帝的看法,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官员们对一些事情的整体认知和判断的。

这并不是说大臣们自己没有什么判断和看法,而是说他们在做事的时候会考虑皇帝的意见,放在宫廷中,会有“楚王好细腰”之事,放在朝堂上,同样会有向着皇帝喜好和意见偏向的事情。

【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二十年,皇帝还逐渐松懈了对关口事务的关注,毕竟,在他看来,关口的那些事情一直都是那样,那些外国人也一直是在拉拉扯扯、又没有真的出现什么大事。】

【同时,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可能会出现的莺莺国的问题,比如他们派出舰队发动袭击的事情。但他认为,路途遥远,莺莺国劳师动众,央洲以逸待劳,占据主场优势,孰胜孰负一眼可知——莺莺国又能占到什么便宜呢?】

【皇帝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整个朝廷的态度,同时,皇帝的态度还在影响着朝臣、读书人、将士等各类人群的观点和态度,他们见到皇帝的表态,也会逐渐地、潜移默化间放松下来。】

【皇帝发出这样的观点,与此时关口一带发生的与查尔斯率领的商船舰队发生的两次动用了火炮、战船的武力冲突有关。】

【经过这两次冲突,央洲总结经验,认为与其在海上用舰船与对方作战,并因此可能产生损伤这一不划算的结果相比,不若主要依靠岸上的炮台,以守为攻,以逸待劳,只要阻击住这些心怀不轨之人,让他们不能登陆就可以了。】

【当时,央洲在关口一带的重要防线,正是馨岛、二山门、以及其中的玉江。在数十年来的建设下,这一道防线已经建成了九座炮台,还驻守有六百名常备守军。而一旦发生战事,这里的兵力就可以短时间内扩张至两千余名。】

【而经过林石麟的研究,这一道防线继续建设炮台、增加兵力、加强训练。】

明朝,永乐年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