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28章 彩蛋·“边衅”1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可以冷静地思考这一次的问题。

皇帝是绝对不会觉得自己的政策还存在什么问题的,他压根不会想到这方面,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政策出了问题的——如果等到后来情况发展不如预想,那么他绝对会先干一件事情:干掉几个大臣。

这一次,林石麟等人不就被坑掉了么。

但是,问题在于是甲还是乙。

甲,乙,区别就在于皇帝还会不会派人专程前往处理后续……皇太极还是并不觉得也不希望这个皇帝做出甲的选项的。

因此,他按下了【乙】。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暗自摇头。

静安这个直隶总督,虽然看出来了当时央洲与莺莺国的一些差距,这确实不假,但是他还是没有意识到莺莺国的意图和打算,还是没能从过往的思维方式中挣脱出来——这倒也不奇怪,过往的思维方式坚固无比,确实不是能轻易挣脱出来的。

但是,他没有挣脱出来不假,但是却也没有将实情上报啊!

你挣脱不出来旧的思维方式,这不怪你,毕竟实在太困难,没有种种情报和信息的话简直就像是要求圣人再世;但是,你居然对皇帝的奏报是大量的含糊其辞,压根没有将真正能够代表莺莺国这些人的表现的情况上报上去。

……

李世民又叹一口气,这怎么说,应该算是神迹之前的那句话——大臣们虽然不是没有理想,但也不是奔着丢官甚至下狱而来。

所以,静安不想因为种种可能的冒犯之词或者可能的莺莺国的行为而让自己被皇帝罢官免职甚至押解进京。

所以,为了自己不至于招致什么风险,面对皇帝的怒火,静安选择了能够大致表达一部分实情的含糊其辞,以此缓和用语,进而让皇帝知道商谈的结果,也让皇帝不对自己产生不满甚至还能获得赞许。

这种娴熟的应对方式,显然不是什么没有经验的人能做得到的——不过,能够做到直隶总督,静安怎么讲也应该对朝堂上大臣们都懂得的一些方法心知肚明。

所以,在整个朝堂、起码是爬到高位的大臣们都秉持着这一种躲避风险的做法的情况下,皇帝还能否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情报信息?

若是好事,大臣们夸大也好,不夸大也好,总归是好事儿,皇帝看的时候自己挤挤水分也就行了;但若是坏事儿,或者其他涉及到一些难言的事情,大臣们这么尽可能地进行掩饰,皇帝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就算皇帝知道这些人都有所隐瞒,但是这不像是好事儿一样能够挤挤水分,到底隐瞒了什么,并不能够完全确定——特别是如莺莺国这样的全新的敌人的时候。

加之皇帝本人又是这么个性格……

【在与莺莺国的舰队达成一致、去往关口之后,皇帝任命了静安为新一任的钦差大臣,专程前往关口负责后续的谈判进程。】

【而在任命了静安之后,皇帝还对他表示了自己的要求:不能够失了上国的体面,也不能够再次引发边衅。】

【当然,这个要求简直就和之前他提出的那些条件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不太符合实际,也一样的对受命的大臣非常不友好。】

【九月初三,皇帝罢免了林石麟,算是表示自己经过复查后得出的负责人,也算是表示自己对这一次莺莺国的“上诉”“伸冤”给出的答复。】

【林石麟,为先前的销毁危险品的后续问题填了坑。】

【很快,九月初八,静安在面见过皇帝后离京南下,去往关口。这一去,静安也很快就会走到自己的终点。】

【而在静安南下、莺莺国的舰队也南下后,皇帝虽然确实是派出了静安负责后续商谈事宜,但是这不代表他明白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在皇帝看来,这基本上就是宣告结束了,静安只能算是收个尾而已。】

【有了这种“基本结束”的认知,皇帝便觉得自己的政策获得了大成功,简直完美。】

【于是,他接着命令沿海各地不要擅自对莺莺国动武,也不需要如之前一样紧张防备了;同时,他又想起来莺莺国曾经的几次递交文书不成的事情,皇帝觉得若是莺莺国的文书能够早一步递交上来,那么他就不会这样手忙脚乱,央洲也不至于被莺莺国舰队开至沽市入海口。】

【于是,原本已经因为莺莺国之事被罢免的曲江巡抚富尔察乌又被皇帝下令,以罪论处,罪名就是没能及时上交莺莺国的文书,随后押解入京,并由刑部审讯。】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有些目瞪口呆,这样的操作,简直让他想起来了一些神迹中的那位宋朝太宗皇帝的做法。

林石麟被拉过来填了坑,充作了替罪羊,这在前面已经有了预示,赵光美已经做好了准备,不过这种事情也不算少见就是了;

皇帝再度提出了“不能引发边衅”,但是又不能有损上国体面的要求,这简直和之前林石麟收到的那个“不能引发边衅”,但也要处理好危险品的要求一样。这虽然让人怀疑皇帝对于整体时局的判断究竟是什么样的,也让人怀疑皇帝的眼光和政治水平,但是倒也不算奇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