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44章 彩蛋·“边衅”2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对于这种情况下简轩等一众官员会怎么选择非常清楚。

如果莺莺国只是换了一个全权代表,那么说不定简轩还会真的如实上报。

但是,偏偏这还不只是什么全权代表更换的事情,还有其他一系列后续动作,而这些后续动作都与之前查尔斯和简轩达成的协议能有所勾连,且还会和简轩之前的那几封奏折密切相关。

如果这一次,简轩等人选择上奏,那么他们怎么解释之前的那几封奏折的内容?他怎么解释之前他颠倒黑白、瞒而不报的事情?他们又怎么解释之前的数场战败、并且私自和查尔斯达成协议的事情?

所以,简轩这些人完全不可能上报,他们只会选择隐瞒,而皇帝,当然也不可能获知这些珍贵的情报。

也因此,不论皇帝本人的能力和眼光如何,不论他在收到情报后能做出什么判断以及命令,他都没有这个机会——他压根收不到情报,自然也不可能做出任何行动。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朱标以及皇子大臣们都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从看到那个波廷格前往央洲的过程时就开始担忧、觉得不妙的事情最终被证实了,是真的,他们担忧的没错。

莺莺国在这时候,确实已经能够做到将从莺莺国到央洲所需的时间缩短许多,并且在日后还能进一步缩短;而央洲这时候,虽然是本土,但是从京城到滨南省需要的时间,反而几乎和莺莺国到达央洲的速度没什么区别——这样,滨南省虽然是央洲的领土,但是还有什么用?

本国的人抵达当地,居然和那些遥远的外国抵达当地,没有什么区别。

这背后是不是也意味着,本国对于这个地方的治理能力,已经不够稳固了?

同时,央洲的传信速度……虽然有着几百里加急的方式,能够让时间得以缩短,但是依旧需要十余日……

——央洲从其他地方抽调军队抵达战争发生地的速度,估计也比不上莺莺国的舰船从滨南省去往那个地方的速度。

这还怎么打?这还怎么调兵遣将?

原本,朱元璋其实觉得大明的传信速度或者调兵速度等都已经非常不错了,完全可以满足大明的需要。但是他此时已经难以再保持这样的想法。

之前的程度非常不错,是因为当时的大明面对的敌人依旧是常规态势的敌人,而莺莺国这样的敌人一旦来袭……

【没错,皇帝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更没有任何举措,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个情报。】

【简轩在知道波廷格的打算之后,他和其他几人立刻派遣余与堂前去面见波廷格,带着两滨总督祁寄宗的文书。】

【但是波廷格可以说是完全践行了他之前的那些表态,当然,也或许是为了在初到央洲的时候给央洲官员们一个下马威——波廷格拒绝接见任何没有“全权”头衔的、不与他地位对等的官员,因此,他自然也拒绝与余与堂见面。】

【接见余与堂的,是波廷格的秘书。】

【虽然在波廷格这里碰了壁,但是简轩等人并不打算将事情向皇帝和盘托出。】

【因此,在七月初七,波廷格本人北上的第二天,简轩等人也写下了一封奏折,这封奏折并不是一封普通奏折,这是一封联名奏折,与他联名的包括齐礼新、祁寄宗、悦良三人。】

【在这封奏折中,他们用告知一部分事实的方式来掩盖其他事实,以及歪曲其他事实。】

【首先,他们向皇帝表示,莺莺国产生了人员变动,对方在央洲的领事人选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波廷格——也就是说,他们用“领事”这个职位代替掉了波廷格真正的身份。皇帝并不知道波廷格的真正身份是全权代表,而仅以为莺莺国只不过是调换一个负责商贸事宜的领事而已。】

【随后,在奏折中,几人声称在波廷格的秘书与余与堂会谈的六月二十八日的第二天,二十九日,波廷格就已经出海北上,滨南省根本联系不上对方。同时,他们还将波廷格的秘书的身份改成了所谓的“副领事”。】

【同时,他们还在奏折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查尔斯之所以会被莺莺国免职召回的原因——是因为查尔斯擅动刀兵,且接连不断!】

【因此,他们顺理成章地将这个逻辑往下进行,在奏折中表示,滨南省会尝试派人前去追赶新任“领事”波廷格,并告诉他,皇帝已经恩准他们在滨南省正常通商了,他们还能有什么别的要求,并让他调头返回。】

【——但是,由于波廷格北上的时间比滨南省“派出的”人手要早,且还正巧赶上了南风,顺风而行,速度大约会非常快,因此,滨南省也不能保证能够及时追上波廷格。】

【简轩等一众滨南省大员们,再次将事情巧妙地圆了过去,也依旧将自己之前做下的大事捂得严严实实。】

【当然,就如同之前简轩等人私下与查尔斯达成协议的时候,会有临近的其他地方的官员听到一些风声并据此上奏一样,这一次,同样也不是没有官员感知到莺莺国一方似乎有着什么打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