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58章 彩蛋·“边衅”4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朝,康熙年间。

康熙已经对于宗室子弟不敢报以太高的期望了。

宗室子弟,不是不能干事儿,只是他们能够干出来的事情可未必是皇帝所期望的事情。比如简轩,他干的事情可不小,也不简单,但是却和原本皇帝的意愿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至于说这个简峰要比简轩距离主支关系更近,不论是从血缘上,还是从私人关系上……这可说明不了什么。

【比起简轩,简峰要更加受到皇帝的重用,他的升迁之路一路顺畅,并且获得的任命皆是重职要职,如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步军统领、正黄旗满洲都统……等等,同时,他还是正红旗的宗室总族长。】

【简而言之,简峰就是皇帝倚仗的肱股之臣之一。】

【不过,简峰的任职经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并没有到达一地督抚的位置上去,也并没有实际的统兵经验——虽然他是步军统领,但是一线的作战经历确实有些缺乏。】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觉得此时的情况已经有所不同了,虽然可能并不明显:“简峰是皇帝的肱骨大臣,说明皇帝把莺莺国舰队的事情的严重性越发提高……这也证明,他虽然并没有提起,也并没有做那种切实分析,但是到底还是对于与莺莺国舰队的作战情况有了新的认识。”

尽管皇帝依旧是原本的态度,也没有去深究这数次战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不知道他是还没有意识到,还是有些意识但是还并不明确,亦或者是认识到了但却并不愿意轻动、依旧抱有侥幸心理……

但是,在经历了这数次交锋并且迎来败局之后,不管他究竟怎么想,都到底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具体会是什么情况,就要看简峰在出发前能收到什么谕令,以及简峰抵达曲江一带后的动作了。

【在经过请旨、面见等流程后,简峰在九月十六日离开京城,南下曲江。此时,距离莺莺国舰队攻克平海县、稳海县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而简峰也并不是一路疾驰立刻赶到曲江、赶到前线,他在九月二十五日进入了东齐省境内,在十月初十的时候抵达了宁州府的杨市。】

【按理来说,他应该继续前进了,毕竟前线情况瞬息万变,即使此时各地支援调遣的军队并没有完全抵达,但是他这个主帅也可以先去看看情况。】

【但是,简峰并没有这么做。他在杨市停驻了整整两个月。】

【简峰的一名幕僚曾经表示,简峰本人对于这一次的任命和出行实际上抱有一定的疑虑,他对于到底是要坚持作战到底、还是尝试谈判获取边疆安定这两种方案,仿佛并没有确定下来。】

【也就是说,他虽然已经被派遣了出来,但是却并没有定下行动的主要方针,在战和抚两个方向之中游移不定。】

【而后来,他选择了作战的方向,这是被另一名幕僚劝导的结果。】

金朝,天会年间。

完颜晟几人对于作为钦差大臣、扬武将军的简峰居然行至半途停驻数月,且对于莺莺国舰队行动的大体方向还没有彻底确定这一情况,深感微妙。

毕竟,他们大金在这方面也是有着一定经验的。

大金有没有主帅在处理事情的两个方向上游移不定、犹豫不决的时候?有。比如当时攻克了宋国的京城,因为这个结果实在是远超所有人的战前预料,没有人预见到大金的军队能够取得这样的战果,因此对于后续的处理压根没有在战前就有所规划。

也因此,当时在前线的两名主帅,就对如何处理宋国后续发生了争执,虽然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到底发生过。

——大金是因为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准备,才导致在重要问题上发生方向不定的事情。

可央洲呢?

要知道,简峰作为皇帝的肱股之臣,在这种大事儿上必然是要秉承着皇帝的意志,执行皇帝的决定的!

就算他到达实地现场后发现原定的计划存在问题,可能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动,也可能会回禀皇帝征求谕令,甚至有可能自己私自隐瞒实情、自顾自处理事务,就像是简轩那样。

但是,理论上绝对不会发生这种连大方向都没有确定的事情。

能够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必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皇帝本人也在对于莺莺国舰队的事情上态度发生了变化?”完颜晟推测道。

这是很有可能的原因。

在经历了一堆战败之后,虽然皇帝可能依旧不觉得央洲核心有什么问题,但是他必然也不能还像是从前一样看待莺莺国舰队了。

当然,皇帝多半也不会直接对简峰说什么“朕也不确定”之类的话,但他给到的谕令必然不是什么清晰明确的指令,很有可能有所模糊。

这样一来,简峰就需要对皇帝的心理进行揣测。一揣测,就会出现犹豫。

【在简峰于九月十六日离京之前,九月初五,皇帝曾经下发了一道诏令,表示改变一下对于静安的处置方式,不再将其斩首了,而是发配到曲江的军中赎罪去;九月初十,他又推翻了自己上一道诏令,重新下了一道,并没有把静安重新变成斩首,但是发配地点从曲江改到了武口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