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第370章 彩蛋·“边衅”5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朝,开宝年间。

“谈判,要开始准备谈判了?”赵光美道,“我怎么觉得好像不太对呢?皇帝现在这个意思是……”他想了又想,找到了一个形容,“他还想要接着打上那么几场?”

赵光美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皇帝现在这么个犹犹豫豫的状态,这么个不想让现任直隶总督知道自己的最新决策方向,依旧想要维持防务建设,那么看起来就不是想要让刘玉汶暂且安抚住莺莺国舰队,随后干干脆脆找个机会进行谈判的样子。

赵匡胤对于这种可能性也不否定:“在进行谈判前,想要从战争的获胜情况来给自己一方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真的要进行谈判的时候,绝对不是一拍脑袋说谈就谈的,必然要在谈判前就尽可能地找到己方的优势,增加己方的筹码,以此来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或者至少减少自己利益的流失。

而像是央洲和莺莺国舰队这样的在战争背景下的谈判,还有什么筹码能够比战绩战果更加有用?没有了,想要获得筹码,想要让莺莺国舰队不敢在谈判的时候太过分,最好且唯一的方式就是在战场上获得一定的胜利。

只不过……在场的几人心中都清楚一件事情:如果按照过往的情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央洲能够在与莺莺国舰队的作战中获得胜利的概率……可不高啊。

所以,皇帝有认识到这一点吗?他是打算接着按照过往的方式来继续尝试作战,还是会对作战方式进行一定的改变?

【在简英回京后,皇帝与他面谈了数次,除却最开始的钱州将军一职外,还又任命他为钦差大臣。】

【在最后一次的面见中,皇帝给出了一个明确了许多的指示:对莺莺国舰队,不能直接一上来就和他们谈判,而是要先剿后抚——先去在军事上取得一定的胜利,随后再与莺莺国舰队进行谈判。】

【到了这里,皇帝算是明确地承认了一件事情:从军事上,从作战方面,央洲确实不能够完全战胜对方,而取得一定的战果后再与对方谈判,得以了解这一系列战争和动荡,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问题在于,皇帝现如今对于莺莺国舰队的情况,对于实际上一线的情况依旧并不是那么了解。因此,他对于自己理论上的“剿”的方式,并没有那么有把握。】

【而在对于从发配地被召回的伊农,皇帝却并没有进行召见。】

【理论上,伊农这么一个曾经在曲江一线面对莺莺国舰队、并且与莺莺国舰队的军官们有过一定接触、且还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交战”过的官员,是非常具有召见和面谈的价值的。】

【而在伊农被召回的时候,他的亲信还特意提醒过他,如果皇帝召见他,那么一定要将当初在曲江了解到的关于莺莺国舰队的所有情况都详细讲明,这样才能消弭掉皇帝心中的不满。伊农同样也是这么觉得的。】

【只不过,这一次机会,到底还是错过了。】

【三月初五,简英和伊农两人都离开了京城,南下前往曲江,前往钱州。】

【而在简英和伊农两人都南下离开了之后,皇帝终于发觉了一件事情。】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忍不住拍大腿,多好的机会啊!多可惜的机会啊!

这样的机会,已经将伊农从发配地召回了京城,并且还将要将他重新放到曲江那边去效力,这个时候,不管皇帝内心对于伊农到底是个什么看法,都应该召见一下看看。

——不是说就是为了从他口中获得关于他对于莺莺国舰队的全部认知,而是说,召见一下,起码能够传达一下自己的态度,让伊农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意思,同时,还能够观察一下伊农现如今的精神面貌、处事方式以及相关能力等等。

而依照伊农在刚刚回到京城后,想要向皇帝详细讲明自己对于莺莺国舰队的所有认知的想法来看,只要能够召见他一面,那么不仅能够达成上述的那一系列目的,还能够获得意外之喜。

这太可惜了。

要知道,关于敌人的各种信息,都堪称是重中之重,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不论是关于战争还是其他事情,只要能够多一点情报,就能多一点准备,让政令更加完善,最终能够更好地达成最终目的。

朱瞻基倒是对于神迹在后面的那句话颇有些好奇:“所以,在简英和伊农两个人都已经离开京城之后,皇帝发现了什么?”

现在来说,皇帝不知道的事情那可是多了去了,他不清楚的情况也是多了去了。他到底是发现了哪一件?

是发现了滨南省、简轩那一群官员对于自己的严重欺瞒和私自达成条约的行为?还是说,发现了全国各个地方的一些严重贪赃侵吞军饷的事情?或者,是发现了曲江那边的什么不妥?

【在简英和伊农都离开之后,皇帝开始进行了思考。他像是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发觉到了自己对于局面的全然不知,察觉到了自己对于情报掌握的浅薄无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