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确定,这个太上天平国是不行了。

现在,央洲朝廷整体上还算是好好的,虽然因为太上天平国占据了金京乃至京方和江扬等地,漕运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因此而消耗了大量的物资和时间以及人员,再加上太上天平国之前的西征北伐,加起来一共使得央洲朝廷有了不小的损失——但是,这个损失还不至于让央洲朝廷撑不下去。

不能说没有对朝廷根基上的损坏,这确实有,但是现如今造成的损坏的程度并不能让朝廷立刻或者短时间内就迅速垮台,目前来看,没有什么意外或者突发事件的话,朝廷还能接着撑下去。

因此,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在保证自己的强大的同时,去削弱央洲朝廷的力量。想要彻底打死央洲朝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是,央洲朝廷这时候还能撑住,可太上天平国这个发起挑战的力量,居然自己内部发生了这样大的、波及范围如此广的、影响也会极其深远且深刻的内乱!

敌人还没有处理干净呢,居然自己就先撑不住了?

通常而言,一般都是得敌人已经被消灭、外部的危险消失之后,内部才会因为外力的消失而步入到内部的争斗之中——即使敌人不是已经被彻底消灭,大多数时候也得是已经虚弱无比、难以对己方造成什么影响,就差咽下最后一口气了。

到了这时候,如果己方内部出现争斗,虽然同样会让人对此怒骂且瞧不起,但是好歹还算合情合理;但是像是太上天平国如今的时局环境,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居然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期还想着要争权夺利?

——还不是小打小闹地争权,而是一上来就要让自己拥有最大权力的争权。

朱元璋想不太明白,虽然这不妨碍他因此将太上天平国的这群人大部分都归类到脑子不清醒得范畴之中。

特别是,虹仁秀作为带头人,作为在太上天平国的地位等同于央洲皇帝的人,他怎么就能跑去退居幕后,而将大量的政务处理、军事处理,都交给杨龙嘉和魏名志几人?他怎么能够放下事情,怎么能够放下权力,怎么能够对局势都把控不住???

要知道,现在,太上天平国建立还没有多久,此时掌握大权、能够玩出各种权力斗争的,还是那一批带着大军从滨南省一路打到金京、定都建国的人。这些人,就算他们对于政治方面不那么擅长,但是起码应该有一些军事方面的能力吧?

有了军事方面的能力,那么怎么也能够清楚,现在不是什么搞内斗的合适的时机才对。

而且,内乱一旦出现,特别是规模如此之大,将杨龙嘉的部下以及百姓都牵连进去的内乱,将本来与此无关的史当达的家眷也牵连进去的内乱,从出现的这一刻起,就难以收场了。

杨龙嘉全家身死,部下和百姓也有大量被魏名志所杀;魏名志在压力之下,甚至直接对着地位最高、有着信仰加成的虹仁秀动刀;被迫逃出金京的史当达只能选择给虹仁秀施加压力,要求干掉魏名志;虹仁秀不管是因为魏名志敢对自己动手,还是因为史当达的声势,都必须干掉魏名志……

接着,事情看起来结束了,但是后续影响从没有停止过。

朱元璋可以保证,虹仁秀从此绝对不敢再信任史当达,当然,对于魏名志遗留下来的家眷,同样不敢信任;更严重一些的话,他会对于现在太上天平国的一大批曾经跟随自己打到金京的老人,都难以信任。

史当达,虽然未必会直接对上虹仁秀,但是他本人估摸着也不敢再相信虹仁秀了。

这样一来,能有什么好结果?

这是政治斗争的衍生出来的巨大问题。

即使不谈这么长远的事情,只谈眼下,问题同样极为严重——杨龙嘉、魏名志等人都死了,几个“王”之中,只剩下了史当达,能够有着足够的威望和权威来指挥作战、处理内务的人,除了虹仁秀本人,就只剩下史当达一个人了。

就算这两人依旧能够相信彼此,但是这并不能扭转局面,太上天平国在军事上面的损失无法逆转,央洲难道不会抓住这么个机会?

【在这样的巨变之下,虹仁秀变得多疑起来,他难以相信他人,特别是不姓洪的、且还掌握有军队的、又威望不低的人——此处特指翼王史当达。】

【在基本处理完内乱后,虹仁秀虽然被迫同意了让史当达拥有了处理政务的权力,但是却不愿意授予史当达“军师”一职,而是仅仅加封了他另一个王爵。而在局势逐渐平稳的时候,虹仁秀又有了想要处理一下史当达的念头。】

【史当达也察觉出来了情况不对,他当即再度离开了金京,远走其他地方。这一走,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脱离了太上天平国,转而变成了独自作战。】

【此时,是皇帝七年五月份。】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虽然早知道很多这种民间起义,都是非常快地起事,又非常快地出现转折,然后或许能够继续维持一段时间,或许就会直接急转直下、无力回天,被朝廷镇压;但是,他在之前对于太上天平国并不是这种判断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