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有些无言,对于莺莺国的帕克斯对于央洲朝廷此时境况的看法。

确实,能够愿意承认局势败坏,且愿意面对已经不妙的局势,是一个不错的情况——至少,相较于那些死撑着脸面不愿意承认的情况要好上许多;但是,承认了局势的败坏,也能够面对这样糟糕的局势,却不代表就一定能够有什么成效和改变……

因为,朝廷的官员们,包括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们,对于如今的这样的局面却依旧没有提出什么有效的可行的应对之法,也没有用行动来做出什么表态,他们只是看着央洲朝廷的局面越发艰难,看着央洲大地上越来越混乱的局势,然后表示这些都是因为“天命”所致。

李世民之所以无言,也正是因为后面这部分的情况。

天命,天命,虽然有时候会变成有心之人的造势借口,或者想要干掉自己的政敌的一种手段,但是,在中原,在任何一个王朝之中,有谁能够说一声“天命并不重要”?!

没有人,没有人!哪怕是如今的大唐,哪怕是李世民和他的重臣们,哪怕是现在正在一力推行“天心即民心”、力图打击之前南北朝遗留下来的混乱谶纬之说的大唐,也没有人能够来上这么一句话。

所以,在王朝走到末年的时候,在朝廷眼见开始倾颓的时候,说上一句“天命如此”,认为这是“天命如此”,有什么问题呢?没有问题。在整个中原的历史上,在央洲朝廷中,大臣们对朝廷的情况做出如此的判定,没有任何问题。

而在确定一个朝廷已经到了气数尽头,即将走完所有的路程的情况下,大臣们没有对朝廷的境况提出什么建议,没有尽可能地去做出什么行动,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事情——天意已定,气数如此,即使人力再如何,又能怎么样呢?

与其在旧有的朝廷上花费大笔的心力,还不一定能够看到成效,甚至还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情况下,还不如不做多余的事情,尽到自己的责任,然后为家族计,寻觅寻觅下一个雄主。

当然,不是说朝廷中就没有大臣愿意为了已经颓势尽显的朝廷而绞尽脑汁、想要力挽狂澜了——这样的人,一向也并不少见。但是,即使这样的人并不算少见,可放在整个天下的官员群体中,又显得不是那么多了。

而且,李世民也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臣们在有了种种判断之后,就没有提出建议的情况非常正常,大家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起码,没有去直接造反不是?

不过也正是因为清楚地知道这种理所当然的情况,才让李世民对于这一点更加无奈——莺莺国的这个帕克斯对于这一点如此在意,难道说他们莺莺国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朝中的大臣们,在国势衰颓的时候,不要开始寻摸下家,而是全部尽心竭力、团结一致地为朝廷想办法吗?

当然,央洲朝廷现如今的情况,也还有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面对这样古来没有多少可借鉴的新情况,面对这样一大群不甚了解的外来国家的侵入,央洲朝廷的官员们不是不想找到什么方法、不是不想提出什么建议,而是他们找不到思路、想不出方法,来挽救这样一个已经四面漏风的朝廷了。

【本来,在西边备受打击、未能完成预定作战目标、还丢掉了古皖市的太上天平国的气氛是不太美妙的,但是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整个太上天平国的士气又瞬间振奋了起来。】

【但是,即便士气被重新提振了起来,可太上天平国内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因为战争的失利,还因为内部权力结构的新一轮的变动。】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顿时眉头一皱:“这太上天平国才建国多久,怎么就发生了这么多次权力结构的变动?”

作为同样有着白手起家打天下经历、并且最终还成功了的人,朱元璋对于在组建自己的势力、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构建势力内部的权力架构方面还是很有一番心得的。

在这种打天下的过程中,势力的内部权力架构能不能有所变动?当然能。毕竟,打天下的主要部分就是对外作战以及后方安置。

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将领不幸战死,那他们的权力架构位置必然会空缺,这个时候当然要填上新的人选;如果有外部将领来投,也需要给这些人一个位置;如果有将领被发现能力不行、心存他意等等,也需要对这个将领的权力问题进行一番调整。

而在后方安置的过程中,自然是要按照相关人员的能力问题、是否受到信任、是否符合需要等等来进行相关架构的调整。

但是,这种调整是指有需要的、良性的调整,而非没事儿就来一次大调整,或者完全是没有任何正面意义的调整——比如像是太上天平国之前的那一次内乱,那次甚至都出现了动兵、围杀、逼宫等等完全是会对局面和人心造成巨大影响的操作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