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本想用王濬为五兵尚书,可是经过认真讨论及考核后,他意识到一个问题。
王濬通兵法,有见识,但是欠缺实践经验,暂时还承担不起五兵尚书的重任。
转了一圈,能够接替王基的人还是只有两个,要么是郭淮,要么是陈泰。
一个他不想用,另一个不想被他用。
当然,这也是重文轻武,务虚不务实的一个缩影,想找一个通晓兵事,而且能胜任五兵尚书职能的人太少。
如果不要求这一点,那倒是一抓一大把,想做这个官的人太多了。
那么多官员的子弟,都盼着能与天子亲近,作一个近侍之臣呢。
可惜,他们并不胜任。
坐而论道的多,起而行之的少。
曹芳多少有些焦虑。
无奈之下,他只能接受王凌的建议,任命郭淮为五兵尚书,王濬则任命为尚书郎,就近实习,熟悉情况。
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急不来。
在找不到更合适人选的前提下,拒绝王凌的合理建议会授人话柄,让人觉得他听信谗言,污蔑功臣,非要致无辜之人于死地。
诏书颁布后,郭淮进宫见驾。
君臣相见,都知道对方不满意,却默契的装出一副心无芥蒂的模样。
郭淮先请罪,表示自己行事不谨,招致非议,使天子困扰。
背刺队友的事,坚决不承认。
从来没有的事。
曹芳虽然心里不爽,却也只能装出一副我刚亲政,经验不足,让你受委屈了,你千万不要放在心上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