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霸魏 > 第211章 初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一早,孙权起身,召集众将议事,宣布诸葛恪留守东兴堤,自己将退回濡须坞。

诸将各怀心思,谁也不说话。

支持诸葛恪的人松了一口气,觉得诸葛恪在合肥战败的危机暂时算是过去了。孙权依然信任他,只要他能守住东兴堤,这次出征就不算徒劳无功。

万一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重创魏军,反败为胜。

反对诸葛恪的人也松了一口气。

你要守就守吧,别牵连我们就行。反正魏军主力就在巢湖对面,随时会来,看你能守到几时。

如果消耗了大量钱粮,甚至损失了不少兵力,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东兴堤,看你还有什么脸面做辅政大臣。

就在大家都觉得可行的时候,水师传来消息,魏军水师出了水寨,正越过巢湖,向东兴堤赶来。

看旗号,统兵大将是中领军曹羲,主力是魏国的北军五校,兵力大概在万人左右。

听完消息,众人面面相觑。

有人心中暗喜。刚想着反败为胜,机会就来了。

东兴堤易守难攻,就算魏军来更多的兵力,他们也有把握坚守住东兴堤,重创魏军。

有人暗自骂娘。

魏军还要不要脸?他们想战的时候,合肥据城不出。他们刚想走,魏军又追过来了。

诸葛恪的兵力是足够坚守东兴堤,可是孙权能在这个时候主动撤退吗?魏军不来,他是主动撤退。魏军来了,他还走,就是被魏军逼退的,性质完全不同。

孙权虽然年纪大了,但骨子里的轻佻并没有随着年纪消失,反而更加强烈。

他大概率会选择主动迎战,挽回面子再走,而不是按原计划直接撤退。

只不过主动迎战就不是诸葛恪能单独完成的,吴军必须全部上阵,其中当然包括对这一战不感兴趣,更不愿意为诸葛恪做嫁衣的江东世家。

可是诸葛恪指挥时,他们可以出工不出力。现在孙权亲自指挥作战,他们就不能做得那么明显了,多少要拿出点成绩。

孙权环顾四周,打量着诸将的神情,脸色阴沉。

魏军来战,正中他的下怀。

他有足够的信心击败魏军,然后留下诸葛恪坚守东兴堤,体面的撤退。

可问题在于,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出战。

到了战场上,他能信任他们吗?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自己亲自指挥,才能压制这些人的阳奉阴违,避免出现合肥城下的情况。

好在魏军主将是曹羲,一个根本没有上过阵的宗室子弟,而不是久经战场的名将。主力同样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北军,而不是熟悉水战的扬州驻军。

孙权迅速做出了决定,下令迎战,并将目光转向了陆抗。

陆抗知道孙权的意思,这是希望他打头阵,表一表忠心,以示君臣团结。

他麾下这五千人是父亲陆逊的部曲,长年驻扎在西线,精于水战,装备齐整,训练精良,战斗力堪称吴军之冠。

但他有担心。

魏军明明有擅长水战的扬州刺史诸葛诞部,偏偏不用,却派北军五校上阵,会不会是疑兵之计?

曹羲领北军挡在前面诱敌,诸葛诞带领主力藏在后面,趁着双方纠缠之际冲上来。

听了陆抗的担心,孙权表示赞许。

两军交战,兵不厌诈,谨慎一点总是好的。

不过你放心,朕会亲自为你掠阵,不给诸葛诞任何机会。

话说到这个份上,陆抗只能领命,率部出营。

——

巢湖像一个卧倒的矩形,折角在南,两端在北。

东南方向就是濡须口,湖水由此南流入江,称为濡须水。

紧靠湖岸有两座小山,濡须水的东侧是濡须山,西侧是七宝山。两山夹峙,上面筑有关城,扼守着狭窄的水道,易守难攻。

曹羲清楚这一点,好在天子并没有要他强攻东兴堤,所以他有极大的自由度,不必去硬啃东兴堤。

刚走到巢湖中段,正打算转帆向东,前面就有消息送回来,吴军出了水寨,摆出了迎战的架势。

曹羲有点懵。

江东人性子这么急吗?我还没到呢,他们就迎上来了。

曹羲第一时间下令停止前进,在巢湖北岸的丘陵地带靠岸。

出发之前,他就研过过了巢湖周边的地形,知道哪里可以扎营,哪里可以立寨。

因为有充足的预案,再加上北军第一次上阵,所有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不敢有丝毫大意。曹羲命令一发出,各营就迅速行动起来,按照之前演习的步骤,掩护的掩护,登岸的登岸。

虽然和演习比起来不够流畅,总体上也算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曹羲等人在飞庐上看得清楚,也松了一口气。

他们最怕的就是慌乱。

别看平时练得很好,一旦上了阵,脑子里很可能就是一片空白,自己能撞在一起。

最开始演习的时候,这样的事没少发生。

立营的时候,曹羲收到了进一步的消息。

迎战的吴军将领姓陆,兵力在五六千左右,大小战船有两百多艘,其中楼船有五艘,应该是几个校尉的座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