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霸魏 > 第219章 士气可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蒋济、王濬等人很快赶到,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蒋济赞同钟会的意见,觉得这是一个施压的机会,同时也提醒曹芳,想抓住这个机会并不容易。

一是来不及调兵。

要想争夺濡须坞,以现在的兵力不太够,需要更多的兵力,而调兵是需要时间的。

二是内部协调。

打乱了当前的部署,原本作为第二阶段作战主力的毋丘俭会再次沦为陪衬。就算毋丘俭本人接受诏书,他麾下的将士会不会有意见?

将帅不合,是兵家大忌。

一旦诸葛恪突破了毋丘俭的阻击,与濡须的守军会师。再想攻下濡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曹芳深以为然,更为自己当初没有深究蒋济的过错而庆幸。

家有一老,便有一宝。

有蒋济这样经验丰富的老臣参谋军事,不仅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也基本杜绝了冒进的可能。

行军作战,限制很多,内部、外部的关系复杂,绝不是下几道命令就能实现的。

以蒋济的意见为基础,王濬等人先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认为,这个机会难得,不能让孙权轻易的回到建业,平定内部冲突。

从建安五年孙策遇刺开始,孙权当政五十年,积累的威望无人能及。只要孙权回到建业,就没人敢当面挑战他。不管建业有多大的危机,他都能压制住。

只有将孙权牵制在濡须,让他无暇顾及建业,内部矛盾才有爆发的可能。

而孙权一边作战,一边牵挂建业,精力消耗极大,更容易出现重病甚至死亡的可能。

因此,不能等,机会就在这几天。

王濬建议,让毋丘俭截击诸葛恪,不让他回援濡须坞,中军大造声势,赶往濡须坞,逼孙权率主力回援的同时,掩护诸葛诞、郭淮的行动。

与此同时,征发兖豫青徐四州的兵力,争取一举拿下濡须坞等江北重镇。

就算孙权断尾求生,放弃江北,大魏也可以将战线推到长江沿线,为下一步渡江平吴做好准备。

蒋济、钟会都赞成这个方案。

唯一的问题是毋丘俭。

曹芳权衡了利弊后,对王濬的意见做了部分修改。

截击诸葛恪的任务由中军负责,由毋丘俭率部赶往濡须坞,迫使孙权回援,并做好强攻濡须坞的前期准备。

兖豫青徐的兵力征调需要时间,但豫州刺史程晓早就做好了准备,可以先调过来,归毋丘俭指挥。

用兵之道,宜聚不宜分。

这次兵分三路,风险很大,所以各部应该明确自身的任务,不可急于求战,以免遭受重创。

只有诸葛诞、郭淮这一路例外。

他们应以最快的速度进攻皖城。得手后,迅速加固城防,做好迎接吴军反扑的准备。

总而言之,任务很艰巨。

蒋济考虑了一番后,又做了增补。

命豫州刺史程晓取道潜山,先赶往皖城,增援诸葛诞、郭淮部。

反正就算他率部赶到濡须坞,与毋丘俭合兵一处,兵力也不足以拿下濡须坞,不如先确保夺取皖城的任务,然后再视孙权的决定调整。

如果孙权主力赶往皖城,那程晓就留在皖城外,协助防守。

如果孙权放弃皖城,力保濡须坞,程晓再率部赶来濡须坞也不迟。

曹芳觉得可行,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

曹芳随即下诏,命各部调整部署。

——

毋丘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得知孙权撤兵,经过羡溪后,他一直处于亢奋之中。

征战多年,他知道孙权这时候撤退意味着什么。战机出现,如果天子能够抓住,一战平吴也并非不可能。

可是他却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

他已经做好了强攻东兴堤的准备。如果天子此时改变部署,他就是阻截诸葛恪的最佳人选,强攻濡须坞的任务就会落入别人的手中。

比如诸葛诞。

作为全面负责东南军事的征东将军,一再作为辅助、牵制的力量,看着别人立功,就算他能接受,他的部下也无法接受。

冠军将军文钦之前已经表示过不满。

其他人虽然没表态,却也以沉默表示了对文钦的支持。

这是很罕见的情况。

文钦虽是谯沛人,骁勇善战,但为人自负,与同僚的关系并不好。这么多人支持他,只能说明他们在这件事上意见一致,不肯再将立功的机会拱手相让。

毋丘俭初来乍到,不能不考虑部下的情绪。

他翻来覆去,辗转难眠,直到下半夜才睡着。天刚蒙蒙亮,他还没睁开眼睛,就听到外面有急促的脚步声。他来不及多想,翻身坐起,伸手去取挂在床头的外衣,刚刚披在身上,一个身影便裹着初冬的寒气冲了进来。

“阿翁,诏书到了。”

毋丘俭定睛一看,发现是长子毋丘甸,顿时心中一沉。

毋丘俭在天子身边任军情尚书郎,一般不外出传诏。他突然赶到自己的营中,必然是天子觉得不好开口,又怕他有情绪,所以派毋丘甸来劝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