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后,朱据松了口。“叔平,我引你去见储君。”
——
孙和被李衡说服了,就连一向对诸葛恪不满的孙弘也被李衡描绘的场景吓住了,没敢反对。
与韩综、韩建这样的普通官员不同,官居大将军的诸葛恪对江东的了解太深了。他一旦投敌,江东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长江防线将破绽百出。
更要命的是,诸葛恪不仅掌握着数万大军,还是太子妃的母舅。
当初孙和娶张氏为妃,不仅是为了得到张昭父子的影响力支持,更是为了拉拢淮泗人。可以说,今天还有很多淮泗人留在江东,没有叛逃,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张妃。
他们都希望孙和继位之后,能够弥补当年步练师没能成为皇后的遗憾,公平对待淮泗人。
如果连诸葛恪都无法得到公平的对待,其他人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步骘的儿子步阐任西陵督,也在荆州。
如果诸葛恪兄弟叛逃,步阐十有八九也会叛逃,荆州战区瞬间就会崩溃。
这个代价太大了,没人承受得起。
同意了诸葛恪驻守牛渚,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迫使魏国同意他们的条件,不强求他们去帝号、称臣,而是维持一种类似联盟的关系。
评心而论,再愚蠢的人也不会觉得吴国真有和魏国平起平坐的实力。
所以,肯与不肯,主动权完全在魏国手中。
如何说服魏主,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李衡主动请缨。
我愿意出使。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我当血溅五步,以明大吴君臣不屈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