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霸魏 > 第285章 弱国无外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那么一刻,李衡是真动心了。

虽说曹芳说话有点不着调,但态度真诚,平易近人,一点也不像他想象的阴鸷之主。

看看钟会就知道了,哪有半点伴君如伴虎的感觉。

真要是做媒,让妻妹或者其他的襄阳习氏女子嫁给钟会,自己也算是功德圆满,攀上了高枝。

但李衡还是控制住了冲动,强行将话题拉回谈判上来。

一说到谈判这件事,刚才还谈笑风生的曹芳立刻兴趣缺缺,强调之前的条件不能改。

去帝号、称臣、送质,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免谈。

李衡的态度也强硬起来。“陛下能立刻渡江吗?若能,我就不回去了,甘愿留在这里,免得来去耽误时间。若不能,还请陛下重新考虑,莫要重蹈覆辙。”

曹芳冷笑。“我是不能立刻渡江,但我熬得起。江东一日不平,我一日不离开合肥。你觉得孙和能坚持多久?”

不等李衡回答,曹芳又仰起头,傲然说道:“据我所知,孙和至今还没有即位。就算我同意他不去帝号,他敢称帝吗?”

“有何不敢?”李衡大声说道,只是底气有些不足,声音有点虚。

曹芳笑了,收回目光,开始整理案上的文书。“那你就回去告诉孙和,他要是称了帝,将来朝堂上的三公九卿都会为他陪葬,一个也不会少。”

他瞥了李衡一眼,又道:“你若想保全子孙,就不要掺和了。为了三五年的虚名,葬送半生的努力,不值得。”

李衡语塞,后背一阵阵发凉。

他感受到了浓烈的杀气。

曹芳不像是说大话,他是真有这样的想法。

或许他根本就不想谈,以武力平吴,顺便将江东世家清洗一遍,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孙权想清洗江东世家,曹芳又何尝不想。

他们本是一类人,都是曹操的追随者。

——

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李衡很沮丧。

他引以为傲的口才在曹芳面前全无施展余地,整个过程都被曹芳控制话题。比起当年在孙权面前大谈吕壹的危害,他这次的出使简直是一败涂地。

这可如何是好?

无奈之下,李衡再次找到钟会,向钟会讨教,如何才能说服曹芳让步。

为此,他隐晦的表示,愿意将妻妹习氏送给钟会为妾。

襄阳习氏这些年虽然因为战乱损失惨重,家人分属魏蜀吴三国,不复当年门户,但是女子找个普通门户的做正妻还是没问题的。即使是颍川钟氏,想纳襄阳习氏女子为妾也不太容易。

钟会对李衡说,帝号是非去不可。就算现在不去,将来也是要去的。三五年的时光,不值得用命去换。孙和想必也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一直没有即位。

实际上大家也清楚,魏受汉禅,天命最正。蜀不管怎么说,还是刘氏血脉,也勉强能服人。唯有江东孙氏称帝,名既不正,言又不顺,全凭所谓的祥瑞装点门面。

当初江东世家支持孙权称帝,是想分一杯羹。现在你们看到了,他们除了一些虚名之外,有什么实质利益可言?

如果他们称臣,孙权、孙和能给他们的,天子都可以给。孙权、孙和不能给的,天子还能给。

所以,你觉得江东世家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他们不是不肯降,只是待价而沽罢了。

既然如此,那就实际一点,放弃一些虚名,着眼于实际利益。

什么是实际利益?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保住江东的独立地位就是最大的实际利益。

去帝号,损失的是孙和,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

称臣,损失的同样是孙和,其他人反正都是臣,向谁称臣不是臣?

李衡被钟会一番话说得头晕脑胀,主意不定。

他也明白,钟会其实并不在乎江东君臣的脸面或者利益。他只需要江东能够保持割据,让曹芳不能迅速平定江东,积累声望,然后调转刀口,对汝颍世家下手。

至于他的妻妹,钟会更不在乎。

李衡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

去帝号,称吴王,送质子,不称臣,行不行?

吴王虽然也是魏国册封的吴王,但经过了称帝这个过程,其实可以认为与魏国无关。只要不明确向魏国称臣,就可以认为双方还是平等的。

当年刘邦入关中时,子婴不称帝,而以秦王自称,也是有先例可循的。

钟会斟酌了半天后,说道:“你们非要如此,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应该清楚,不称臣,就是敌对之国。今日有盟约,不代表将来还有盟约。一旦天子准备妥当,肯定会渡江征讨。”

李衡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也不敢私自作主,只好先派人回报还在王濬大营里的张俨,请他向孙和请示。

与此同时,钟会向曹芳进谏,建议舍虚名而取实利。

真要是孙和称臣了,事情反而不好办,朝廷等于承认了江东的独立地位,将来也不太好干涉江东的事。不如不要他称臣,谋取一些实际利益,为将来进讨奠定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