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两人凑在一起,他就打发车夫丫鬟离开,给两人腾出空间。
苏芫看着默默走开的几人:“林凇这样会不会可惜了?”
“管他做什么?”周殊道,“他又不傻。”
几人从应天府出发,一路向北,去了北境,见了些熟人,如老大夫,长宁村,然后再一路往西,重走当时的逃难路。
“那就是土匪窝。噫,现在有人住了。”
等几人上去一看,原来是附近的村民,发现这里的房子不错又空着就过来住了。
看到周殊等人。还以为主人家回来了,战战兢兢的,担心他们问责。
苏芫笑道:“我们只是好奇而已。”
众人放下心来。
几人也没多待又继续上路。
这一路上没有来时的紧迫,倒是看到了不少美景。
“我答应过阿奶要回苏家村看看呢。”
周殊也很感兴趣,“好,我也想看看你长大的地方。”
当红梨看到一个被烧毁又重建的村子出现在面前时有点吃惊,原来王妃出生在这里,可气质谈吐一点也不俗呢。
林凇道:“你们村子好像有不少人回来了。”
苏芫点头:“走,去看看。”
可惜的是,原先的家早已被烧得只剩根房梁,残垣断壁好不凄凉。
“诶,你是芫娘?”
苏芫回头,发现竟是以前对门的邻居,“四奶奶。”
“唉哟,真是你啊,你阿奶他们呢?”
苏芫笑道:“好着呢,我阿奶,爹娘,二叔小叔,还有小姑一家都在应天府。”
“那可是新京城啊。”四奶奶拉着苏芫说了好久的话,才看到身边跟着的人,“他们是?”
“这是我夫君,这是我朋友,这两个是我们家的车夫,这是红梨。”
四奶奶惊讶的打量周殊,这么气宇轩昂,出身肯定不凡,不过她也没细问,感慨道:“宜娘一家也回来了,不过宜娘这里有问题。”她点了点脑袋。
苏芫差点没反应过来是谁,苏宜傻了还是疯了?
答案很快就揭晓,几人准备回马车上时,一个年轻女人跑了过来,周殊忙挡在苏芫面前。
苏芫一看,这不就是刚才八卦的苏宜吗?
不过看起来没疯也没傻,她的衣裳还算整洁,盯着苏芫的眼睛看了好久。
就在苏芫不耐烦时,她突然道:“不,你不是苏芫。”
苏芫一惊,笑道:“那我是谁?”
苏宜摇头道:“你早该死了,你们家应该都死了的,你不是苏芫。”
苏芫也没解释什么,远处跑来了个妇人,正是苏母,累的气喘吁吁,连忙拉过去苏宜,“抱歉,她脑子有点问题。”
说罢,就扯着苏宜走了,并没有认出苏芫等人。
看苏芫还看着两人的背影,周殊牵起她的手:“走吧。”
苏芫看着自己被紧握的手,安全感满满,“难道你不奇怪她为什么这么说?”
“奇怪啥,那人不都说了她脑子有毛病?”林凇抢白。
苏芫笑了,“对。”
这世上没有证据的事怎么判定呢?她就是苏芫啊。
几人又从北往南走,穿过川蜀,路过连绵大山,再顺着江水往东。
来到他们都熟悉的醴地。
林凇:“上一次来好像还没过多久呢。”
此时这里又成了一座繁荣昌盛的城市,以往曾在这里扎根的人们,对于这座城的历史来说不过是匆匆过客。
这里始终会有不同的人来成长,来建设。
苏芫道:“要不要过江去看看你的封地?”
周殊想了想,却是摇头:“罢了,以后得空再去吧。”
苏芫大约知道他的心思,这封地每年给他足额食邑就够了,管理还是交给当地官员。
像当初的醴王不就是把醴城当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国度吗?
他既没有这个心思,自然不会插手。
几人顺着当时的路线往东去漳州,泉州,苏芫道:“这里不少蕃货,我买几样带回去给苏荇几个。”
他们正是好奇的年纪。
出门快一年了,回去肯定要带礼物。
苏芫一出手就买了一木箱的东西。
看得林凇咋舌,看来昭平侯得的赏赐不少,舍得花几千两买这些小玩意儿。
苏芫来到海边,对周殊说道:“回去后就建船,咱们出海去。”
“去暹罗还是吕宋?我还听说爪哇和三佛齐,他们是不是都在一块儿?”林凇插话问道。
“对,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苏芫惊讶。
周殊笑道:“你当他路上老去书铺是为了看《论语》吗?”
林凇:“我这不是好奇吗?”
苏芫便简单说了自己知道的一些地理知识。
林凇受教:“这么说,他们那里其实有很多小国?说的话也很不同?那我们去了那里怎么沟通?”
“可以找向导嘛,以前那里也有来我们中原,所以有人会说官话。”
几人没带待几天就返程了。
半途在杭州歇脚,苏芫想起这附近有名的灵隐寺:“走,咱们也去拜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