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此时才微笑着拱了拱手道:“黄帅守深受朝廷信任,镇守一方之地,定然早就心中有数。林某不过是这两年多跑了些北方的商路,有点粗浅的陋见也不值一提,但是今天蒙受帅守看重、不耻下问,实在感动无比。不知两位以为,眼下这京东东路的兵力是多了还是少了?”
“嗯……”黄裳沉吟了一下,但还是开口道,“要说实话,自然是兵力不足,否则今年全路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糜烂至此啊!”
“黄帅守说的便是眼下的实情。”宗泽跟道。
“《尚书》武成篇有言: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偃武修文,马放南山。以示四方太平,无须用兵。我大宋立朝百年有余,除西北防夏、北南对辽,需百万披甲枕戈待旦以外,如这京东之地,四面无外敌接壤,八乡无狄夷之乱,何须言兵少乎?”
黄裳听得眉头有点皱起来了,他原本以为这个年轻的林将军会有不一样的观点,却没想到说出来的与朝堂上的那些文臣一样的迂腐之调。他到了地方为官,就是因为地方兵力不足,这才无法面对民乱难平的局面,你却说什么“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道理,于眼前之局又有何益?
宗泽一见,赶紧接过话头问道:“林将军所云之理甚善,但民变既成事实,却又不得不平。黄帅守苦于缺兵少将,方有此问!”
“民变四起,非兵寡而是小民难有苟活之路也!剿匪失利,非将弱而是士兵无心一战也!此二事皆由一个相同的原因引起,缺钱!”秦刚胸有成竹地用两三句话就重新勾起了黄裳的兴趣,“百姓因缺钱无法生活,才铤而走险去造反;官兵因缺钱便无斗志,所以再多的兵员,上了战场也只是一触即溃,无济于事。”
“林将军所言的‘缺钱’之理的确新鲜,但是有了钱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钱非万能,但缺钱却万万不能!”秦刚实在是忍不住,拿这后世的金句放在此时简直完全应景,“唐后五代,皆是以武力互伐,循环替代,以致天下不宁。然却被我大宋太祖皇帝以无上之智慧,一窥安定天下之根本,你们可知是何?”
因为提到了太祖皇帝,无论是黄裳、还是宗泽,都相当地重视。
“愿闻其详!”
“太祖皇帝其一法,改府兵为募兵,免士兵赋税、付其军饷以专心征战,练出天下雄兵百万,一统大宋江山!靠的不是以无比雄厚的财力乎?”
“的确……”
“宋辽相争,幽云难归。太祖皇帝定以封桩库积存,并言:将来若是辽人不堪,便以军资北伐,若是辽人强盛,也可财富兆万以赎买,此阳谋大计又是否靠了年年富足之财乎?”
“也是……”黄裳此时看向秦刚的眼光已经有点异样,太祖皇帝的封桩库一事,虽非绝密,但也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宋商人所能知道的信息,他已深知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一般。
“太祖收天下禁军于手,再看到原藩镇旧兵难管,地方又时有饥民役犯,再加上偶有民变招安,此三者也,皆为太平时日的乱象之源,于是耗以钱粮,将其收编整为厢军,此举之长远又岂不是要靠着钱财充足乎?”
“的确算是……”
秦刚说的这些都是大家都能知道的事实,但是此时被他引用以及描述的角度,却是他们平时从未想到过的,的确是让黄裳与宗泽突然有点无话可说。
“在下的确从商多年,习惯了从一个商人的眼光来看问题。以在下陋见,京东东路眼下所有的问题都只集中于一点:缺钱。”秦刚趁热打铁,“因为缺钱,官府遇上灾年无力赈济,便就生出了各种的民乱民变;因为缺钱,官兵时时缺粮欠饷,将士疏于训练,用时便就难以平定四方;还是因为缺钱,纵使帅守如今招安了这么些过去的贼匪人,心里依旧还是忐忑不安,一直担心着接下来他们能否听话安定,是否?”
“……林将军,似乎,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黄裳此时已经被秦刚的这一套理论完全忽悠进去了,他原本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文官,又被京东东路的糜烂局面烦扰至今,此时竟然开始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所讲的东西无比地期待了起来。
“做我们海商的,多信‘富贵险中求’之理,京东缙绅多保守,重农耕,所以海港条件虽为北方各路最好,但海贸却一直无法兴起。这次路内民变纷起,恰恰说明了官府缺钱、缙绅缺钱、民众更缺钱。在下以为,正是可以大开海贸,一举解决各方面临的所有困境的最佳时机!”
“最佳时机?”黄裳虽然开始相信这个年轻人,却一时还未明白。
“正是!帅守已经看到,之前为解决京东东路秋赋的粮食,便就是在下的商行从南洋采购而来,而漕司付出的代价,不过只是卖不上价钱的一些丝绸与瓷器。如此一来,这次的秋赋征收,帅守与都漕没有像往年那样,一味对百姓强征,这便就赢得了民心,稳住了今年的整体局面。可是,接下来的明年将怎么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