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起,吕惠卿接诏,就任两浙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杭州,算得上是临危受命,指望能在他的手上行出力挽狂澜之举。
非常之时,即使是一些平日里对他颇有不服的一些官场政敌,在此时的杭州,却也偃旗息鼓、不再乱蹿。因为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确实也是没有其他人能比前宰相更有威望压得住眼下杭州的局面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吕惠卿烧得准确而果断:
第一把火,吕惠卿要求彻查苏州应奉局擅自组建杭州水师一事,虽然此事的前因很清楚,也是得到了前帅守宇文昌龄的默许,但是整整十条战舰,首航巡察就全军覆没、同时还引来了敌军临城,其中不能不说有着种种疑点与不可解释之处。而据逃回后来赎回的禁军声称,当时江面一开始交战,应奉局主官朱勔就独自驾乘小船逃走。吕惠卿知道朱勔逃回了苏州老窝,也没指望能将其抓回,但还是签发了勒令其限期前杭州接受调查的公文再说。
第二把火,吕惠卿宣布:鉴于两浙路面临着极大的海上安全威胁,所以需要将出海、海运、海贸及一切相关事务,尽数收归由安抚使司全面接管。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将原来的市舶司架空,却是直接把控住了两浙路的经济主脉。
第三把火,吕惠卿更是直接派出自己的幕僚团队,其中就有他临时征召的李纲,全面接手与杭州城外江面上的靖海海盗间的谈判。并在正式接触了一次后,便就高调宣布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海盗们终于同意释放了目前已经没有大用的前帅守宇文昌龄。
老帅守现在的作用的确不大,但是象征意义绝对强烈。他在回来之后,也算是心灰意冷、直接以病重为由,回乡退隐去了。
此外,海盗们经过谈判后同意,将会在另外一些相关条件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很快就会从钱塘江上撤军。
这三把火一放,吕惠卿在杭州城的威望迅速升起。更有许多市民在街头巷尾地议论,不愧是前宰相,光看这杀伐果断的精神气,就一定能够稳定两浙路的大局。
实际上,今天的两浙路安抚使司,利用眼下的战时特别情况,不仅仅是巩固了对于全路的军权把控,同时更是收住了十分关键的经济权,控制住了大半两浙路的命脉。
杭州现在的丝绸、茶业与青瓷业非常成熟,已经成为了两浙路的集中地,还有上等的白盐。这些产业原本的蓬勃发展,受到蔡京所推行的盐钞、茶引等政策的冲击与影响。之前无论是转运使司,还是市舶司对此都无可奈何。
而现在,由于海盗的逼近,战时的状态,便就让吕惠卿名正言顺地把这些权力全部抓在自己的手上,然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规则,解除了那些盘剥政策的束缚与影响,更是直接与秦刚那里派来的流求商人实现了完全对接。
实际上,在李纲代表的两浙路帅司与靖难军的谈判中,大家真正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在继续保持汴梁朝廷对于两浙路的控制表象下,实现两浙路与流求、以及京东东路之间的实际经济、商贸关联。
为了让经略安抚使司对于商贸经济方面的管辖权师出有名,秦刚给吕惠卿出了一个所谓的“战时统购统销”的政策,宣布由于两浙路的主体商贸严重依赖海运,而眼下海上海盗猖獗,为了确保两浙各地的境内平安、避免民众商贾的巨大损失,决定将两浙路境内的所有商品暂时都收归官营。由官府统一收购,然后得以官府禁军、水师的保护,再进行统一外销。
“既然是统购统销,那么收购的价格自然就要向下压一压。这样的话,官府便可以从中多赚到一些钱。不过,收购价格虽然压下来了,但是商户们的头上,没有了之前蔡京所搞的种种敛财政策盘剥,他们实际的收益反而还会上升。更是因为有了今天两浙路官府的保护,他们还可以避免了昔日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与损失。所以,两浙路的商贾们,一定会举双手欢迎帅守这一项举措。”李纲对吕惠卿讲解道。
“秦徐之果然是经济作战的大宋第一人啊!当初老夫在鄜延路时,就曾亲眼看他一手玩商贸、一手玩备战,硬生生地从西贼手上夺回了横山。今天来看,在这两浙路上,看似和谈退兵,实则在明里暗里,就将两浙路的商品销售权悄悄地拿走,同时又可将流求与京东东路的原料、加工品大量进入到两浙路进行加工、生产……老夫实在是佩服之至啊!”吕惠卿感叹道。
“观文须得小心。眼下以战时为由,要杭州、明州、温州等沿海之地推行此策,问题都不大。但是,毕竟蔡京一党在两浙盘桓已久,所以等到他们缓过来后,极有可能会有反对之举!”
“嘿嘿!”吕惠卿冷笑了一声,“他们可别把老夫当成是宇文伯修那种想致仕回乡的老昏之辈。这回上任,还没有动过手里的刀子呢!想丢官帽的,直接排好队,等着我来一个个地摘干净。只是,这统购统销之策,老夫先前掌管市易法的推行,深知此等商贸之事,诸多关要之处,切莫要交予官吏经手,反倒是寻些信任的本地商贾委托行事更为妥当。伯纪你久居江南,又在海事院做过事情,一定会有些可推荐的人选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