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 > 第429章 大唐精锐骑兵与精锐步兵的对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9章 大唐精锐骑兵与精锐步兵的对峙

李光弼在右路押了两万大军,但他自己却在左路,带着朔方所有的精锐驻扎在左路。

田承嗣在左路押了三万大军攻打李光弼的右路,用最精锐的同罗骑兵从右路攻打他以为的李光弼薄弱的左路。

七千同罗骑兵对不到一万人的唐军,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这不到一万人的唐军,必败无疑。

败只是时间的问题,要么今天,要么明天或者后天。

从人体极限来推算,被七千精锐骑兵不断袭扰,步兵的体力两天就会被消耗一大半。

你可以仔细回想,陪女朋友逛一个小时街,你什么都不做,就站在那里,是什么感受?

叛军骑兵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在不远处围着唐军奔跑,那万马奔腾的气势就能快速消耗一个人的意志。

必要的时候,骑兵还能小规模、多点分散地、高速移动射击袭扰。

疲敌就是骑兵围困步兵最好的办法。

李光弼眯眼望着前方,同罗骑兵的轮廓逐渐清晰。

在太阳下,那些满是疤痕的铁甲泛着耀眼的金属光泽,竟然一眼望不到尽头。

号角声响起后,唐军步兵气氛变得肃杀,士兵们皱起眉头,握住兵器的手变得更用力。

再过片刻,脚下的地面就开始轻微抖动。

站在最前排的士兵,已经看到那些骑兵如同山岳崩塌的泥石流一样朝自己滚来。

跟着李光弼的大部分官员都紧张到了极点,他们深呼吸了几口。

可能因为过度紧张,前面铺天盖地的喊杀声突然消失在风中,只看到那些骑兵开始加速。

位于正前方的骑兵手持长槊,相互间隔大约五米到十米,将速度提升到最快,四蹄如飞一样朝唐军步兵冲去。

骑兵尚隔着几十米,最前面的唐军就仿佛感觉到地面在不断下沉,一股战马的腥味和铁血的锈味混在风中,迎面扑来。

不需要李光弼下令,这支军队已经形成了对付骑兵的记忆。

在同罗骑兵的前锋进入到五十米距离的时候,唐军的弩箭手开始放箭。

密集的箭雨横冲向骑兵,从铁甲上快速划过,发出叮叮的声音。

有的射中战马,战马吃疼倒地往前翻滚了十几米。

更多骑兵从后面补充上来,像崩堤的洪流一样滚滚而来。

这短暂的绝对空隙,唐军高饱和式地发射了几波箭雨。

随即快速切换到了长枪。

战马看到那些密集的长枪,立刻不受控制地减速。

最前面几匹冲撞到唐军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冲劲,撞倒几个士兵后,被其他人拉住缰绳。

上面的骑兵被拽下来,后面快速有无数长枪刺向他们。

同罗骑兵的第一次正面冲锋宣告失败,后面的骑兵则灵活地迂回起来,向两侧分流,在距离唐军仅十几米的地方奔走。

这个时候,双方都不敢有进一步的供给动作。

如果唐军切换成弩箭手,叛军则随时反杀回来。

在第一轮的对决中,几乎没有什么胜负可言。

同罗骑兵也仅有不到二十骑落马。

分流之后,同罗骑兵开始从侧面包围唐军。

在形成侧面包围的这个过程中,同罗骑兵的队伍分散成无数小河流一样,然后再熟练地汇聚。

与此同时,一部分手持弓箭的骑兵,开始一边高速移动,一边朝唐军军阵放箭。

箭矢在空中密集地飞来,发出尖锐的呼啸。

有的射击在唐军胸口,被护甲挡住。

有的则射击在头盔上。

还有少部分射击在护甲的缝隙之间,对士兵造成了伤害。

“稳住阵地!”

军阵中传来唐军军官的声音。

唐军圆阵中的弓箭手也开始展开还击。

大量弓箭在空中对射。

按照配比,大唐每一个弓箭手随身携带的箭矢数量在三十支到五十支。

不仅仅李光弼的军队是,田承嗣的军队也是。

虽然数量有限,但战争的惨烈程度不是按照时间来推算的,在短暂的第二轮交锋中,双方近距离撕扯起来,变得异常惨烈。

不断有唐军中箭,也不断有同罗骑兵坠马。

双方都快速消耗箭矢。

其中,一部分军阵中,唐军弩箭手趁机出来对同罗骑兵进行平面射击。

这种射击比弓箭手的抛物线射击命中率更高,威力更大,对同罗骑兵造成的伤害面明显更广。

但这种射击有一个短板,敌人是骑兵,当发现这个军阵的长枪临时被撤下,就会开始朝这边冲锋。

弩箭手是不具备防御的。

这种情况,在这个阶段的对峙中上演,双方都紧密地寻找着对方的空隙。

当同罗骑兵朝弩箭手冲击过来的时候,因为距离太近,已经来不及切换长枪手,有一个军阵,一小处快速被撕开。

后面大量的骑兵疯狂地拥挤过来。

口子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撕开,血肉横飞!

在经历惨烈的肉搏之后,同罗骑兵的冲势被遏制住,失去伸展空间后,只能纷纷再绕回去。

远处不断传来惨叫声。

经过这样的撕扯、试探后,田承嗣才震惊地发现,这路唐军的战力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能用步兵遏制住同罗骑兵的冲击,这绝对是精锐中的精锐。

哪怕这种遏制只是暂时的,也足以说明这支唐军的强悍。

“李光弼竟然把精锐都留在了这一路!”田承嗣反应过来,“但他以为识破了我的声东击西,就能挡住我了吗!”

“传令下去,围而不攻,困死唐军!”田承嗣传达了命令。

“是!”

大约半个多时辰后,叛军再次转换战术,大量的骑兵开始拉开与唐军的距离。

田承嗣所谓的困死唐军,具体战术操作是指骑兵在一百米之外游走。

这种游走本身能对步兵产生一定的恐吓。

最关键的是,这种距离,在敌人稍微露出破绽,便能随时小规模地对敌人展开快速突击。

一旦这种突击取得战果,周围骑兵就会蜂拥而至,快速扩大战果。

这种古代骑兵对付步兵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但田承嗣不知道,此时已经有另外一支唐军已经逼近这片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