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祖王爷 > 第38章 视察工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午,赵德芳让韩春春留在演武场进行监督,他则回到轮船上,一边喝着陈云汐熬制的青菜大米粥,一边看着王清惠送上来的消息。大部分消息都是岛上情况,但关于元军海船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元将刘深改造安装了一百多艘海船,将攻破襄阳城的回回炮安装在海船上,意欲给宋军海船以致命一击。

如何破解回回炮?这种改造后的投石机,如果石块大,肯定投掷的近,如果石块小,那威力就小。在船上投掷会有反作用力,也会减小威力。但是如果石块像雨点一样砸向海船,海船还是会受损的,兵士也会死伤很多,躲避恐怕来不及,用盾牌挡也不是办法。装上石块的元船肯定是藏匿在船阵中间,待宋军海船攻进来一段距离后才会发起投掷,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个要和张世杰他们好好商议一番了。

赵德芳在电脑上一番查询,手写了几张纸条放进衣兜。随后,他带着王昭仪,邀张世杰一起,他要将工坊走一遍。

一行人骑马来到兵器作坊,里面并没有多少匠人,都在忙着修补刀枪,制造箭镞,而且锻造工具简单,效率低下。

张世杰向着赵德芳苦笑道:“临安本来有比较完整的御前军器所,但随着战乱,一部分投靠了元军,一些人回家种田了,还有一些跟随两王走了,舟山渡水寨也就剩不到一百匠人,按照祖王爷的命令,大部分都去制造手雷和火药了。”

赵德芳只是观看,并不去督促和指责,他知道现在的境况,大宋朝的兵器体系还是很发达的,有很好的基础,这个只是暂时现象,等稳定下来,一切都会扭转过来。现在主要还是要以消灭元军有生力量为目标,他有把握战胜元军,但是不想让太多无辜的人丢掉性命,哪怕是蒙古人,毕竟社会的发展需要太多太多人去推动,而现在全球人口不过五个亿。在冷兵器时代,一场大战下来,很多人都会死于非命,如何避免大批量死伤,这让赵德芳很是头疼。

几人又策马来到修船坊,这是在一个小码头处,二十多名工匠正在修补被损毁的战船,一些不能修补的就拆解开来作为备料。还有十数艘小船,前面被安装上了两个半米长的铁刺,准备作为火攻船,刺在海船的船头,让敌船无法摆脱。

赵德芳问张世杰道:“这些海船都是哪里建造的?”

张世杰道:“目前主要是在明州、温州、泉州和台州建造,民间也有一些造船坊,可以购买征用。”

赵德芳若有所思,继续让张世杰带着他去火药工坊。火药工坊就在老宕山盐场附近,赵德芳曾经带着雪狼特战队拉练至此。

来到工坊,这里面匠人不少,也比较热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操作台前忙碌着,但是受原材料所限,生产出来的火药并不是很多。

赵德芳感叹,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只能运用于生产资料充足的地方,古人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还没有倒逼到生产方式要改变的地步。

赵德芳来到匠户头领面前,这是一名老者,年逾五旬,瘦削的双手青筋凸起,硫磺、硝石等在手中翻飞。

“还不拜见祖王爷!”张世杰喝道。

老匠人赶紧下拜,“草民杨义见过祖王爷,见过大人”。赵德芳赶紧制止,示意老匠人继续,他则在旁边仔细观看着。

老匠人首先将提炼过的硫磺、硝石和木炭碾成粉末,称好分量,分别放入石臼中进行反复搅拌,直至成为细末。接着将三种成分按比例混合放入木臼,加入少许水,拌合成湿泥状,用木杵不断搅拌,在混合物快干的时候,加水再捣,使混合物充分的均匀拌合,而后取出放在阳光下暴晒。

“杨师傅,以往的配方都是如何?”赵德芳笑问道。

“祖王爷,以往的配方太繁琐了,而且威力不足,只可用于烟花炮仗,还有一些用于金疮药止血。自从祖王爷指点了之后,火药的威力增加了好多。”杨义道。

这时作坊里的众人已经知道祖王爷到来,纷纷围拢过来见礼。赵德芳干脆将大家召集起来,他要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普及一下火药知识。

“各位师傅,听说大家都识字,这很了不起啊。前几天本王教的阿拉伯数字,你们都学会了吗?”赵德芳问道。

“都学会了,这个阿拉伯数字简单易学,确实很好用。”众人纷纷答道。

“这就好,作为工匠,一定要学习文字,学习数字,不但自己学,还要教给子女们,将来用到的地方会很多。”赵德芳道,“这次本王从上界带回几类火药配方,还请师傅们按照此配方去研制。”

随后,赵德芳拿出三张纸条,“这三个火药配方,一个称为神火药方,燃烧性强,如果洒在军寨上,营帐上,还有粮草上,保管燃烧起来什么都不剩,这个可以用来偷营袭寨。第二个是以烟毒为主,点燃后能施放出大量烟雾,能够让人意识不清,可以用到对攻时,但是要注意风向。第三个威力最强,以爆炸为主,制成包裹,放在城墙根处,能炸塌一片,还能装在陶器和瓷器里,制成手雷使用,敌军非死即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