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祖王爷 > 第51章 墨竹画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安城东南十里处,当日上午,文天祥的乡兵大营,统领朱华、都谋赵时赏、参赞刘洙、萧敬夫、陈子敬等人正聚在帐内议事。朱华去年跟随文天祥从吉州起兵勤王,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在乡兵中享有很高威望。朱华撤离临安时被张世杰带在身边,后又守在金塘渡水寨,现在又重回旧部,这也是陈宜中、张世杰他们早就打算好的。

接到指令后,朱华他们着实高兴了一下,他相信祖王爷一定能够带着他们打回临安,一定能够救出文天祥,没想到这一天很快就要到来了。朱华带着乡兵秘密动员了两天两夜,甚至讨来了谢太后的手谕,将临安城附近的百姓连哄带骗进行劝离。这些老百姓很多是跟着先皇赵构一路南逃过来的北方汉人的后代,他们不愿忍受蒙人金人的统治,不堪兵乱而从四面八方拖家带口投奔过来,用现代的话说,他们是南宋赵家的忠实拥趸,官家在哪里自己就要跟到哪里。

如今这十余万百姓有的进入临安城,有的往南撤离,还有少数仍在观望,毕竟是生活了许多年的地方,有点难以割舍,不忍心就这样离去。要不是谢太后只是让他们暂避一时,许诺要以大局为重,将来会重新接纳他们,他们是决计不离开的。

“将军,末将已派出亲兵将周边五十里内的村寨跑了个遍,太后诏令已告谕里正、保长和户头,再有两天,百姓就可以全部离开此处了。”赵时赏道。

“这几天辛苦大家了,目前县衙已无人可用,只能靠咱们自己,大家要按照计划好好准备,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早上寅时,苏刘义将军的大军就将与我们合兵一处,我们要做好进入临安城的准备。”朱华道。

“只是城南的那个太平村,戴表元戴夫子仍不舍得离开,村子里的人也都跟着他,非要留下来。”赵时赏道。

“戴夫子如若不离开,不止是太平村,可能会有上万人都不会离开啊,不行,不能让他们落入元军之手,我亲自登门劝说。”朱华道,随即令随从备马。

此时,临安城南二十里处的太平村,一匹快马在村子里跑过,马上兵丁连声高喝,“太皇太后诏令,元军将在此处屯兵,为我大宋百姓安危,全部人员今明两日必须搬离此处,进入临安或者往南迁移,战后可复来此地,太皇太后垂怜,凡听命者,每户减少赋役一人。”快马后面,荡起一路烟尘。

村里的里长和户长早已接到了诏令,正在挨家挨户登记。村子东头一处宽绰宅子处,一名孩童匆匆跑向后院厢房,“夫子,夫子,里长问我们是进城还是往南走。”

此时,被称为“夫子”的戴表元正在与来访友人喝茶品书。戴表元早年入太学,咸淳七年中进士,授迪功郎,次年授建康府教授,德佑元年迁临安教授,由于兵乱弃官归里,专心于经史诗文,开办学堂教授学童。平素他还乐善好施,广交志士能人,声名远播。

“遇事要沉住气,不要一惊一乍的。”戴表元呵斥道,随即转向友人,“现在的学童已无心就学,还望直夫兄包涵。”

“无妨,为兄也听说近日所有人都要离开此处,大宋将与元军在此打仗,我大宋还打得起仗吗?唉!”管伸叹道。

“直夫兄稍等,我去应里长一声就回。袁桷,添茶。”戴表元说完,匆匆走出门外。

“管世伯,请用茶,道升姐姐,请。”袁桷很是机灵,这个管世伯经常带着漂亮姐姐过来,他们之间已经很熟络。

被称为管道升的少女年约十三四岁,此时正在专心作画。她天生才资过人,聪明慧敏,性情开朗,仪雅多姿,从小就是管伸的掌上明珠。戴表元名声在外,管伸经常带女儿来访,两家走动日密,管道升天赋极高,被戴表元当面称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

片刻功夫,戴表元即返回。不待父亲说话,管道升便迎上前去,“世叔,看看道升的画还有哪里不足。”管道升一脸无邪的问道,她每次来,都要作一幅画当场求教。

“嗯,不错,贤侄女的墨竹画见长,你看这竹叶,就像燕子在飞,这是使用了藏锋笔法,显得尤为生动。”

“世叔,不要总夸我,还是要点出不足来,侄女也好努力。”管道升言辞恳切。

“嗯!”戴表元最喜管道升的好学多问,他仔细端详片刻,继续道:“墨竹灵动起舞,但若是能听到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岂不更妙?”

管道升盯着自己的那幅画,眉头紧蹙,若有所思,这沙沙作响的墨竹画可是难为了她。

“贤弟高见,您可要好好指点小女啊!”管伸拱手道。

“呵呵,这个可不是我的高见,侄女的墨竹画声,是一个友人指出来的,也只有他才有这个眼光。”

“愿闻其详。”管伸和管道升父女同声道。

“我有个友人赵松雪,自幼聪敏,博学多艺,诗词文章金石篆刻音律古玩信手拈来,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运笔如风。前些日刚从真州司户参军位上返乡,路过此处,看了贤侄女画的墨竹,就提出了墨竹画声。这个友人可了不得,能得到他的评价已是求之不得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