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祖王爷 > 第55章 虎蹲出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元双方剑拔弩张,临安城和盐官海域阴云密布,各部兵马来来往往,扬起阵阵烟尘。

舟山水军寨议事堂内,赵德芳和陈宜中、张世杰等人看着苏刘义从临安传过来的消息,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苏刘义已经让家铉翁和杨义聚拢了两百多工匠,军器所再次开张,各类作坊运转起来,这可比岛上的条件好太多了。曹陆还招募了一支三十人的角抵手,专门负责从城墙上往下扔石块、石炮、手雷等物,也正在加紧训练。

另一条消息是家铉翁的,他除了召集工匠外,还将阿拉伯数字及简单运算传授给众人,再要他们口口相传。赵德芳哑然失笑,这个方法虽然可行,但效率太低,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恐怕一些人不会接受,等一切安定下来,还是要官方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加以使用,民众才会主动学习接受,才会迅速普及到日常生活中。

这时张霸来报,“祖王爷,兵器坊传信过来,请祖王爷过去验收火炮。”

“咦?这么快?”赵德芳记得,他给了杨方雷和张六郎十天时间,打造出一个简易的火炮出来,想不到仅仅过了八天,就要他去看成品了。赵德芳有点不相信大宋的匠人有如此高效率。

“好,两位大人,一起去看看。”赵德芳道,随后三人在韩春春和张霸的陪同下,策马来到兵器坊。

杨方雷和张六郎早就等候在门口,见礼毕,二人将赵德芳迎进院子,来到一个工棚里。只见棚子中央地面上架起了一个乌黑的家伙,分明就是那个虎蹲炮,炮口有碗口大小,管壁有一指厚,炮身长约两尺,上边加固了五道铁箍。

杨方雷道:“祖王爷,按照您的方法,我们二十个工匠,日夜不停将此物赶制出来,仅模子就损耗了八个。还多亏祖王爷给了这么多工具,用起来方便多了。”

那日赵德芳在交代完两人制造火炮时,又从船上找了一些锤钳斧锯扳手钢钎等工具和钢丝铁丝砂纸砂轮等用具,让陈大送过来交给杨方雷,喜得杨方雷爱不释手。

赵德芳仔细观察,他要看看炮身是否坚固,内壁是否光滑。陈宜中和张世杰也边看边摸,两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嗯,不错,还算可以,辛苦大家了。”赵德芳道。

“按照祖王爷的方法,我们用砂石和油石反复打磨,还浸到桐油里泡了一夜,内膛已经很光滑了。”杨方雷道。

赵德芳知道此时还不能要求镗线,只要能发射出去就行,落在人多的地方一准儿砸死好几个。

“走,抬到外面去,试一试性能如何。”随即,他指挥着众人,有人扛火炮,有人拿火药,有人抬弹药。这时的弹药就是实心弹,用石头打磨而成的石球。

众人来到一处平地,前面是开阔地,赵德芳讲,大家照着做,先支好火炮,炮口前高后低,张六郎用长铁钉穿过铁爪,将炮身牢牢固定在地上,后面铁绊也插在地上。随后杨方雷将用纸包好的半尺长柱形火药从炮口前面填充进炮膛,再用一根缠着丝绸的棍子往炮膛里猛捣,压实火药,再塞进一团麻布,以减少漏气。张六郎小心翼翼的将一个实心球放进炮膛,也用棍子往里塞了塞。

火药和实心弹装填完毕,就该装引信了。杨方雷用一根小竹管将露在火门处的火药捅开,竹管里伸进一根引信,送往火药深处,再压好火药。这一系列操作就算完成了。

其实赵德芳心里也没有底,这个炮管到底能承受多少火药,能发射多远,威力如何,万一炸膛了怎么办?只有一试方知。

看看准备妥当,赵德芳让众人远远退到掩体处,只留下杨方雷负责点燃引信,并告诉他如何避险。

杨方雷自信一笑,“祖王爷放心,俺打制的这个炮牢靠的很,还有五道铁箍,不会炸膛。”

说完,待众人隐藏好,杨方雷手持火石,将引信点燃,迅速跑向掩体。这边赵德芳让韩春春捂住了耳朵。

随着引信“嗞嗞”作响,一股白烟升起。当引信燃烧至火门时,引燃火药,“砰——”一声爆响,火药遇火爆炸,剧烈的反应冲击着火炮管壁,产生的能量推动炮膛内的石头实心弹,飞速向着空中飞去,划过了一道长长的抛物线。

“成功了,成功了!”杨方雷第一个钻出掩体,高兴的蹦了起来,随后张六郎和众位匠人也都跑向火炮,陈宜中和张世杰也凑了过去。火炮完好无损,两个前爪和后面的铁绊将后座力缓冲得无影无踪。

随后赵德芳领着大家迈步往前,走了大约五十丈,只见一棵拳头粗的小树正好被实心弹砸中,树干拦腰折断。

“这么厉害?真的有这么厉害?这样砸到人群,会是什么后果?”张世杰连声赞叹,陈宜中则找到草丛中的实心弹,用手掂量再掂量,他已经无话可说了。

“大家过来,本王现场授课。”赵德芳带着众人回到火炮处,“这个叫抛物线,就像对于远距离的目标,我们扔一个石块过去,按照一定的角度扔出去,可能恰好就会落在目标处,如果我们平着扔过去,石块就会中途掉落到地上。”赵德芳说着,先后扔了两个石块给大家示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