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宋祖王爷 > 第107章 为匠光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德芳等人离开冶铁坊,随后就到了匠户营。此时匠户营的各类匠户五百人左右,都已经被集中起来,而跟随他们来的家人则正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烧火做饭。

“船匠一百三十人,铁匠一百六十人,铜匠六十三人,皮匠四十二人,木匠、瓦匠八十人,还有其他匠户三十余人。”邹凤介绍道。随后,他将各类匠户匠首叫到队伍前面,拜见赵德芳后,众人等着赵德芳训话。

“各位匠工,大家好!可能有人会有疑问,匠工们为何会和蒙古骑兵交换,自己一介贱民,不值得交换啊。本王在此给你们明确,你们是我大宋朝的宝贝,是能工巧匠,是值得用蒙古骑兵交换的。匠工是什么,大家看看我们身上的衣服,需要织造、浆染、缝制、修饰,这些是匠工来做的。看看我们兵士手里的兵器,需要采矿、冶炼、锻打、磨砺,这些也离不开匠工的劳动。战船需要船匠,战鼓需要皮匠,战车营房需要木匠,农耕时使用的犁、镐、耧、铲,官衙士子们使用的图籍、笔墨纸砚,还有烧瓷酿炼、修路筑桥、房屋建造等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匠工,由于你们的辛勤劳动,产生出来的成果极大促进了社会进步。”

赵德芳侃侃而谈,“大家要以一名匠工为荣,因为你们掌握着至少一门手艺,凭着双手吃饭,是真正的手工业者。将来,大宋朝需要更多的各行各业的工匠,其中的佼佼者还会成为行业翘楚,也就是巨匠,巨匠不止于技艺的精湛,还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如今大宋朝正在力挽狂澜,正需要你们默默无闻的付出,需要大家承担责任,为大宋尽心尽力。任何时候,大宋都不会抛弃你们,不会让你们在敌人那里苟且生活,不要说用蒙古骑兵来换,就是用元狗皇帝、皇亲国戚和文臣武将来换,本王认为都是应当的。”

“今后,我们还要建立制度,给工匠较高的社会地位,对大宋有重大贡献者,还将授予荣誉和奖励,包括官阶、田产和财物,让你们光宗耀祖,流芳百世。我赵德芳说到做到。”

赵德芳的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让陈宜中、文天祥和张世杰听得目瞪口呆,一些匠工听得似懂非懂,一些匠工听得热血澎湃,匠工们先是一阵静默,随即爆发出来欢呼声。

赵德芳双手向下压了压,待大家安静下来,朗声道:“各位匠工,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

“祖王爷,草民报效无门,幸得祖王爷救助回来,草民愿肝脑涂地报效祖王爷。”船匠张荣一鞠到底。

“这是嘉兴府造船匠户匠首张荣。”邹凤介绍道。

“草民张荣,祖上是北方宋人,曾师从造船世家綦家造船,靖康年跟随官家南渡而来,落户在嘉兴府打造海船,已历五代。”张荣道。

“造船世家綦家?綦公直你认识吗?”赵德芳忽然想到,在审问刘深时,刘深曾说海船都是这个綦公直建造的。

“草民认识,先前綦家为金国造船,现在又为元朝造船,这个綦公直就是綦家的人,现在听说已出来为元官,草民就不和他家族联系了。”

赵德芳后来了解,这个綦公直还算是一个好官,驻军期间能够体谅民众之苦,打击豪强,扶持贫民,主张节俭,反对贪官污吏,注重发展生产,轻刑薄税,对俘兵降将能恩威并施,知人善任,赏罚严明。不少因战乱离乡背井者,先后纷纷回乡重建家园。

“以后遇到这个綦公直,要收降了他。”赵德芳心道。

“既然你是匠首,那本王相信你的造船技术,现今正在修建的宁波港要同时建造造船厂,你可以即刻出发找朱清统领。”赵德芳道。

“草民遵命。”张荣道,“现今跟随草民的船匠一百余人,均世代造船为生,草民及内人翠娘还收留一义女黄小丫,祖上原为松江府织造匠工,请祖王爷允许草民将其带走。”

张荣说着将黄小丫推向前面,黄小丫大眼睛盯着赵德芳直看,眼神里竟无一丝恐惧。

“你叫黄小丫?”赵德芳猛然想起,松江府织造匠工可是有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人,也是姓黄。“你家里还有什么人?”赵德芳弯下腰问道。

“家里没有人了,爹娘都被元军杀了。”黄小丫悲痛道。

“还有其他人吗?比如姑母、婶娘、姨娘什么的?”

“还有一个……还有一个……”黄小丫欲言又止。

“小丫,莫怕,祖王爷是为你做主来的,为你报仇来的。”

“听爹爹说,还有一个姑母,很小的时候就给人做童养媳,后来在我出生不到一岁的时候,姑母就乘海船跑了。”

“你家原先是哪里的?”赵德芳追问。

“松江府乌泥泾人。”黄小丫如实作答。

“那你姑母给你留了什么东西吗?”

“留了一张弹棉花的小弓,这是姑母亲手做的,可惜弓弦断了。”黄小丫从怀中取出一张小弓来。

赵德芳详细观看,那张小弓制作还算精美,为了手握舒服,两侧都缠上了藤条,还有几缕布条包在上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