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啊!还真有愚民相信啊!”
…………
军训时候,操着外地口音的教官们最常唱的一首军歌,就是那首团结就是“泥酿”,这山东地方统治渐渐完善,团结的力量也真是显露了出来,这头山海关磊庄到京师的铁路还有一小段没有修完,山东段铁轨已经是大段大段的耸立在了这个世界上。
而且照比于以往大明的劳役,这次毛珏的修路的的确确是个善政,因为他启用了当年早期美国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以工代赈!一个给钱与不给钱的区别,足以令老百姓生活发声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的天灾还是这么给力,山东除了沿海一带余大成统治下的登莱道,余下的地方照样是一片灾荒,给毛珏打工,一人每个月给粗粮两石,细粮一斗,虽然不是全都是大米白面,可好歹冬季不用挨饿,干的多了,明年熬到春耕也不是不可能。
山东以工代赈起来之后,李自成的四十万降军作为修路部队的价值就稍稍下降了不少,旋即,就有人把主意打了过来。
咣当咣当~
铜锣敲得震天响,这头工地上正干的热火朝天,那头一大队辽东镇兵踢着正步也跟阅兵那样,整齐的犹如豆腐块一般向前涌动着,只不过与往日的威严不同,这一次他们有点像后世的商场广告,每个人后背上都插着一面就像是倭国武士那样的颈旗,大大的写着两个字。
“招兵!”
戚继光招戚家军,就有个五不要!市井无赖不要!墨吏小官不要!最竞选的部队莫过于老实朴素的农人子弟,这样人才最能训练出纪律性,不会贪生怕死。
毛珏的扩军计划很大,山东即将组建五个兵团,京师河北也要组建五个兵团,加一块足足八万人,可洪承畴在京师招募部队两个月,合格的兵员不过招募到两千左右。
没办法,京师太繁华了,京师的市民要么习惯与舒坦的小日子,不想冒着生命危险打仗,要么是京营之前那些混子,甚至不少人递银子过来想买个名额回家吃空饷的,这差不点没把洪承畴气的上火了。
明年三四月份,徐磊铁路一通车,摄政王就要率领大军南下与南明分个成王败寇,到时候河北军团与山东军团就算不唱主角,也至少要维持北方安全的任务抓起来,甚至有可能西进,去固守文孟现在打下了的成果,可照这个速度,毛珏都一统天下了,他都未必能把两个兵团建设起来。
其实最好的兵员还是老辽人,多年战乱,哪怕三四十岁的辽人都已经习惯了耕战生活,而且纪律性出众,屯兵部队多次历经大战,用不了多少训练,就可以担当正规部队。
可惜,辽东支持了毛珏太多,是时候也该修养修养自己了,除了九个镇十五个野战兵团,明年的大战毛珏已经不想动用老辽东屯兵了,洪承畴这招辽兵计划自然胎死腹中。
退而求其次,李自成的降军又入了眼。
虽然山海关大战这些家伙打的一般,可毕竟见过血,上过阵,和新兵相比,就多了一份镇静。
而且李自成大军也由众多的农户子弟组成,没有小市民那种油滑,经过强化训练,虽然不见得比得上辽兵,可也算是可靠。
一队洪承畴的老部下,沈阳中卫兵团的辽兵算是模特了,他们这一边如同钢铁洪流那样前进着,后面十几个兵部办事员则是乒乒乓乓的敲着锣,锣鼓喧天的宣传着。
“京师军团招兵了!全套华贵限量版制式棉甲!上等燧发枪!一个月二两饷银,两石粮食!军团还包吃包住包衣服!男儿何不提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帝国的壮士们,你们还等什么?”
“对了,加入京师兵团,家人还可以提前分房子分地哦!”
前面说实话,对于顺军降兵来说都是屁话,谁家打仗不发把刀,辽镇的确是装备好了点,不过也是让你卖命,没啥吸引力,至于饷银,降军里最不缺的就是边兵,年年朝廷饷银承诺出花来,他们也没见过个银毛,对于朝廷,他们早就不相信了。
最吸引人的,还是最后那句话,先行发田!
最近毛珏的土地改革,他们也算是听到点风声,而且要是指望他们卖命,这点朝廷必须先兑现了,否则他们可是降兵,大不了一打仗再来个呼啦一哄而散,提前拿到土地,对于这些流民子弟诱惑力还是非常大的,这军团步兵走秀走了一站,后面立马跟来了一大堆前来报名的降兵。
咣当一声,吴三桂也撂下了锤子,探头张望了过去。
这叫不打不相识,不愧是明末第一大汉奸,那天晚上,悍将马宝加上西路马鹞子王辅臣,俩人居然没打过他吴三桂一个,三个人的恩怨算是一顿打结清了,有个有能力的头儿也是件好事,俩人又依附到吴三桂这儿。
他一撂下锤子,马宝立马兴奋的靠了过来,点着头说道:“头儿!给谁卖命不是卖?现在看这毛蛮子很有天下之望,人活一世,拼的就是个出人头地!要不咱也去报个名,依照咱们兄弟的手腕,重新混起来还不是指日可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