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我活成了自己的靠山 > 第158章 有标签的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突如其来的人事变动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了何花原本的预期。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周永生便迅速前往省政协担任要职。而更令她始料未及的是,紧接着,刘振刚竟然主动找到她并与之交谈,表示有意将她提拔为信访处的副处长。

这个消息对于何花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惊喜,但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为何会选择自己呢?难道正如郝斌所说的,是因为自己解决了领导交待的难题,还是在工作中的表现得到了认可?也许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原因?

谈话的那天晚上,张庆阳的电话打了过来。"小何,恭喜你呀!" 张庆阳的声音充满了喜悦和兴奋,仿佛要透过电话线传递给何花无尽的祝福。

何花听着他的话语,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她微笑着回道:"老张,谢谢你呀!" 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她对张庆阳深深的感激之情。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张庆阳背后的动作与支持,自己可能无法走到今天这一步。

回想起与张庆阳相识的点点滴滴,何花发现尽管他外表看起来有些粗犷豪放,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之人。

仕途上再往前迈一步,这可是张庆阳退休时对她许下的郑重承诺啊!然而那时的何花却并未将此放在心上。在她看来,无论是追求升官还是经商致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金钱而已。而如今的她既不缺钱,又何必去执着于所谓的晋升呢?况且,老张一旦退休,便会如人们常说的那般“人走茶凉”,到时候又有谁会理睬他曾经说过的话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她在单位这个小圈子里待得越来越久之后,她的观念开始慢慢转变。毕竟这里可是省级机关,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过去还有老张在身边撑腰时,同事们表面上还会客客气气地称呼她为何科长,但实际上他们早已把她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背地里议论纷纷也是难以避免之事。

在这种体制环境下,科长这个职务可以说是最底层的存在了。在市里或县里还算得上个头衔,在省里根本排不上台面,就是个屁。要按照古代官员序列来排,科长只能对应个九品芝麻官。

而对于县城这一层级,科长就是某一个单位的一把手,那简直就权力的天花板,科长拥有一定的权威,价值彰显得尤为明显。能够成功混到一个实职科长的人,无疑是县城中最上层的一小撮人物,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每天有不断的社交应酬,单位里更是拥有一大群下属围着你团团转,如同明星一般备受瞩目。

若身处市里,科长就是某一个部门的领导,是单位的中层干部,分管着一系列事务,虽然不像县里那样金光闪闪,但也是众多人争相追逐的香饽饽,尤其是在实权部门比如那些需要项目审批的单位,科长的权威更是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然而,在省级行政单位之中,科长这个职位其实与一名小小的科员无异。他们在领导眼中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只是一群埋头苦干、充当配角的角色罢了。这些人手中几乎毫无实权可言,更谈不上有多少发言权和决策权。唯有当级别晋升到处级干部时,方可勉强被归入中层干部之列。

自从刘振刚接替张庆阳的职位后,何花敏锐地察觉到周围人对她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上级领导身上,更渗透到了各个层面。

首先,她发现自己的工作量陡然增加。原本轻松应对的任务如今变得繁重不堪,加班成为家常便饭。与此同时,那些曾经对她客客气气、毕恭毕敬的同事们也纷纷变脸。一些年纪稍长的人不再使用尊称,而是直呼其名;而同龄人们则直接省去姓氏,只唤她的名字;甚至连年轻一些的同事都开始喊她"何姐"。这种突如其来的亲昵让何花感到十分不适,毕竟彼此之间并没有那么熟悉。

面对这样的转变,何花心中五味杂陈,但也能理解。“一朝天子一朝丞”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张庆阳提拔的人,感恩的是张庆阳,刘振刚上位,没有恩于他们,没有施恩,何来感恩?这个时候自己受到冷落也是理所当然的。

幸运的是,刘振刚原本就是张庆阳的手下,所以他上任之后,并没有做出太大的举动,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秩序。然而,就在九个月之后,何花却突然感觉到单位内部的人事格局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

首先是组织部,接着是案件监督管理室、案件审理室、纪检监察室,最后连那十二个审查调查室的负责人也都在逐步地进行调整。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仅仅是各个科室之间的正常调动而已,并无任何异样之处。但若是仔细推敲一番,便会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玄机。

那些至关重要且举足轻重的部门,逐渐换上了一批崭新的面孔;与此同时,原先属于张庆阳派系的人员,则纷纷被排挤至培训中心、网络中心等一些备受冷落、无人关注的角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