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体育 > 豪门终结者 > 第三十四章 小试牛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慕尼黑1860则只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攻入了一粒挽回面子——或许也没有挽回,毕竟美因茨都无心恋战了——的进球。

而要数到这场胜利的最大功臣,正是李维。

虽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任何一粒进球,既没有得分,也没有助攻,但任谁都看得出来,因为他的存在,让美因茨青年队彻底统治了中场。

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的李维,满场飞奔,在他的拦截下,慕尼黑1860甚至连像样的攻势都组织不起来,德国人第一次领略到了李维这堵叹息之墙的威力。

而如果埃迪或是大卫在这里的话,或许就能看出来,李维的防守比上赛季更加出色了。

这自然是得益于那位利兹联传奇队长——比利·布莱姆纳了。

布莱姆纳的附身训练,对李维最大的提升,无疑就是位置感。

以前,他的单兵防守能力很强,又有充沛的体能让他可以上下飞奔,到处补防,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把对手的进攻扼杀在摇篮里,又或是在出现在最最关键的位置完成解围,但,他并不能成为后卫线前的可靠屏障,因为位置感的缺失。

简而言之,他踢不了单后腰。

夏天,在和吉鲁进行特训的时候,虽然他也有用布莱姆纳附身,但一对一的情况下,很难对提升位置感起到什么作用。好在集训开始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在球队训练中他有意识地增加布莱姆纳附身的时间,不断锤炼自己的防守意识,事实上到现在,奖励的十个小时已经没剩多少了。

但这种消耗,显然是值得的,现在即便是让李维出任单后腰,他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另外,某种程度上也正因为他在训练中大量使用了布莱姆纳附身,所以才让苏博蒂奇能那么轻松地压下队内想要做掉他的意见,毕竟大家在训练中都见识到了,这家伙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

除此之外,慕尼黑1860倒在李维脚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媒体宣传的误导。

在李维新闻发布会上语出惊人之后,他在德国不说家喻户晓,但至少在青年联赛里,绝对是人尽皆知了。

慕尼黑1860青年队的教练和球员们,自然也有关注他的新闻。

而前三轮表现不佳的李维,少不了被媒体们落井下石,什么“水货”、“没实力的自大狂”、“图赫尔亲儿子”之类的标签,比比皆是。于是,在这些媒体的引导下,慕尼黑1860的球员也想当然地把李维当成某种毫无实力却靠着说大话博眼球、想红想疯了的家伙。

直到今天的这场比赛,李维用他疯狂的拼抢狠狠击破了慕尼黑人的想法之后,他们才幡然醒悟:

媒体的嘴,骗人的鬼!

然而他们又没法去找那些媒体算账,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也实在是有够不幸了。

哦对了,既然说到媒体,不妨也交代一下施内林格的近况。

在之前李维表现不佳、各路媒体纷纷幸灾乐祸的时候,这位《图片报》的大记者出人意料的保持了沉默。

同样保持沉默的还有《踢球者》,当然后者的沉默是很正常的,以他们的档次,怎么可能会去报道一个青年队球员表现不佳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

但施内林格的沉默则不同,当初李维的那条新闻他可是亲自执笔的,没道理这时候却偃旗息鼓了。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因为他看不上那些小媒体的做法。

几场比赛表现不好而已,这种蚊子肉似的新闻,有什么好报道的?

身为《图片报》两大州的负责人,他才看不上这些蝇头小利呢,他要的,是爆点,是大新闻!

而在李维身上仅剩的大新闻,他早就说过,就只有一条——当美因茨在拜仁身上碰得头破血流的时候。

在此之前,他可不会写什么李维是水货的新闻来降低读者的期待感,甚至于,如果李维表现好的话,他说不定还会夸夸他呢!

捧得越高,摔得才越狠,不是吗?

当然了,其中可能也有着向《踢球者》看齐,保持逼格的心思。

※※※※※※

无独有偶,在国内的舆论界,也有人抱着和施内林格一样的想法。

周延,在《体育周刊》英国站有了新的负责人之后没多久,他便被解雇了。此后他回到了国内,开通了个人博客,在那个网络尚不算发达的年代,他凭借着多年打磨出的眼力、相对普通人灵通地多的消息源,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足球圈的知名博主。

同时,他还在百度贴吧注册了“舟中敌国”这个ID,在李维吧频频发言,而且因为他总能把观点装点得客观中立,倒也是在李维吧里小有名气了。

不过这些也不过是他潜伏的手段罢了。

他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可以让他彻底翻身,把李维踩在脚底的时机。

李维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可是让他激动了好久,不过不同于施内林格,他并没有第一时间抨击李维,因为在他看来,说大话不是什么问题,说大话又做不到,才是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