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119章 死囚牢柴进命垂危,野云渡熊波兵败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死囚牢柴进命垂危,野云渡熊波兵败逃

然后,突然他们两兄弟就从水里面如同鱼跃一般跳上了一条船,然后直接用钢刀在水贼之中砍瓜切菜一样厮杀。

这些水贼都是惯在水上厮杀的,可是今天也是头一回见到过如此勇猛的厮杀,一时间猝不及防,被阮小二与阮小五手中钢刀排头砍下了水去。

而“美髯公”朱仝,与“插翅虎”雷横,并那董澄,三人则没有骑马,是各自手持着一柄百炼钢打造的朴刀带领步兵大踏步杀将上来。

这三个的朴刀,可是三种样子。

“美髯公”朱仝手中的朴刀长约两米,这个长度已经比正常的朴刀要长上不少了。

这杆朴刀的刀刃长约七十厘米,刀杆还有一米三左右。

而传统的朴刀是介于大刀与单刀之间的一种兵器,俗称双手带;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

这种兵刃使用时,两手握着刀柄,像使用大刀那样,利用刀刃和刀本身的重量,来劈杀敌人;到了清末前后开始被广泛使用,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中很多人使用朴刀,又名“太平刀”。

但是,这种朴刀显然和后世的朴刀不一样。

《水浒传》中,宋代的“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卢俊义身长九尺,他用的杆棒就算是只齐眉,那得多长?

再在上面加一个刀头,那又是多长,起码两米了!

显然,《水浒传》里面的朴刀是个长家伙。

如果朴刀是短兵器,武松血溅鸳鸯楼后,逃离孟州城之时,就不会利用朴刀直接从城墙上跳下去了。

原着里说“就女墙边望下,先把朴刀虚按一按,刀尖在上,帮梢向下,托的一跳,把棒一拄,立在壕堑边。”

由此可见,朴刀的杆,应该是木制,有足够的韧性,甚至能支撑的住武松那五百斤的体重。

而且,如果朴刀刀杆的长度不够,武松是不能够完成这一个动作的。

其实这就和后世的撑杆跳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想撑杆跳,杆子的长度首先得要过关。

孟州城,虽然不是什么大城和重镇,这也许会导致孟州城的城墙不高,但女墙的尺寸应该都是统一的的,不会有太大变化。

女墙也叫雉堞,是在城墙上间隔一定距离修筑的单个矮墙,其实就是一种掩体设施。

按宋制,女墙的高度不会超过士兵的胸部。

那么,武松利用朴刀直接从城墙里面跳墙出去,跳到城外面去,那样,朴刀的刀杆长度至少要是女墙高度的三分之二,甚至是齐平才行。

按武松至少有一米八的身高计算,他这杆朴刀的杆至少也要有一米五。

所以,这种朴刀属于长柄刀,不是后世很多人认为的短柄刀。

而朱仝以前是马军都头,马战所要使用的兵刃,那都得长一点才好用,所以他的朴刀长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

而那“插翅虎”雷横手里面的朴刀,长度就没有那么夸张了,只有大概是一米七长度左右。

但是,他的朴刀却与众不同,刀刃非常的宽阔,起码有一张a四纸宽,上宽下窄。

而在《水浒传》里面的朴刀,很多时候杀人只是“搠”,而不是劈砍。

这可能说明了朴刀的刀身可能不是很厚重的刀,至少是刀刃并不宽。

搠与扎、刺等动作接近,要知道以命相搏之时,讲究的是一招毙命最为直接简洁的就是刺、扎。

而雷横这种宽阔的朴刀无疑是增加了朴刀的重量,一定程度上也就让朴刀的灵活度略微降低了。

但是,朴刀的劈砍威力也在这一刻因为朴刀刀身的加宽而更高了。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定手。”演练朴刀时刀如猛虎,刀背、刀刃分明,使用任何招数,都要住把定手。

与朱仝的朴刀不同,雷横的这把朴刀,明显利于步战劈砍,使用起来,比较凶猛。

而董澄用的朴刀则与他们两个的都不一样。

他的这把朴刀,主要就是突显出一个“厚”字。

董澄力气大,喜欢使用四五十斤的泼风刀,他手中的这把朴刀,乃是特意加了好钢打的加重版本。

他的朴刀刀刃,厚重的和斧子的斧背简直差不多了。

所为的,就是这次不要让那“太湖熊”熊波的锯齿刀给砍断!

三个,三条朴刀,各有所长,一齐丁字步搠进去,刀尖破腹,摆猿臂手挥琵琶,刀锋斩首,大踏步雪花盖顶,直劈脑门!

后面小喽啰一拥而上,把那船上的水贼乱枪戳死在了船里,灯球火把全都一股脑扔进那些船之中,直烧了个大火四起。

呼延启鹏在前,朱仝、雷横、董澄三人在后,那群水贼如何抵挡?纷纷溃败,眼看着沿岸便要杀到那水寨去。

那“太湖熊”熊波,闻听了动静,早提起锯齿刀带兵出了水战拦在路上,见呼延启鹏身骑高头大马,手持镔铁鸦角枪,威风凛凛,便开口去问,“你是何人?为何来犯我野云渡?岂不知我的来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