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134章 宋公明为官行雅贿,勇三郎赚人示文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宋公明为官行雅贿,勇三郎赚人示文稿

“张大人,这十两银子与你去见儿子,权做盘缠。”

石秀叫住了那原本准备离开的张叔夜,给了他十两银子。

“多谢这位兄弟,容当后报!”

石秀也没再去理会这个张叔夜,在他看来,这文人有文化是不假,但就是迂腐寒酸,这张叔夜都落到了这步田地,还是倒驴不倒架。

不过,这家伙真到了梁山,也是件好事。

虽然在面对梁山和狄泉的时候,张叔夜之表现让人觉得有些拉胯,但那是因为他手里没有精兵强将,再加上他两个儿子失陷在了梁山。

他的个人能力和品德操守实际上还是不差的。

《水浒传》原着里面张叔夜是济州太守,在宋廷对宋江等梁山好汉两度派钦差大员进行招安都告失败的情况下,积极主张继续实行安抚政策,并自告奋勇亲赴梁山泊与义军商谈。

宋江为了感激张叔夜的斡旋之举而酬以重金,然而张叔夜始终坚辞不受。

而到了接下来《说岳全传》里面,张叔夜的表现就有点褒贬不一了。

《说岳全传》中,张叔夜改任了河间府节度使,在兀术领兵攻河间府时,张叔夜诈降金兵,以保全河间府百姓,随后被封为鲁王。

这点虽然说有自己背上叛国骂名而保全百姓的意图,可是他确实是干的不光彩。

后来徽宗、钦宗被囚押往金国时,张叔夜前往拜见,陈述诈降之事后拔剑自刎而死。

他要是真去了梁山,那狄泉也真是高兴,因为这家伙正好用得上。

因为,现在梁山缺文化人,缺管理型人才,稀缺的很!

梁山上大部分的好汉,都是江湖草莽,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至少有六七成。

而那些认字的文化程度也不一定很高。

目前,文职人员里面只有一个“神机军师”朱武,至于“小旋风”柴进,狄泉没准备现在就把他留在山上,而是准备让他养好伤之后去找他那云南的柴王亲戚,好好给四大奸臣上点眼药。

而此时的张叔夜已经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投,两个儿子还在狄泉的手里,让他上山不难。

毕竟张叔夜也是当过一方长官的人,各种政务也都处理过,军政大事也都知道,对于现阶段的梁山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那张叔夜得了十两银子,辞别了石秀之后,也是一路往梁山而去,暂且不表。

却说石秀别了张叔夜,在客店休息一夜,次日天明,便上街寻问“圣手书生”萧让住处。

他到了街边一家面店,一边要了碗热汤面,一边问摊主道:“老伯敢问城内可有个叫‘圣手书生’萧让的吗?小人寻他作文,却不知在何处。”

“客人要找那萧秀才,倒是容易,他如今只在州衙东首文庙前居住。”

石秀问清楚了去处,吃罢了面便来寻找,到了门首,高声问道:“此处可有个萧先生么?”

只见一个秀才打扮的人从屋子里面出来,想必便是那“圣手书生”萧让。

萧让见了石秀好一条大汉,自己却不认得,有点害怕,毕竟石秀身上多多少少还带着点杀气。

于是,萧让小心翼翼的问道:“客人有甚见教?”

“小可是郓城县石碣村人士,近日湖中常闹些水鬼,不得打渔,全村人请来法师探看,说是要建造一块石碑于水边压石震鬼,故此要刻道碑文,特地教小可赍以白银八十两,作安家之资,请先生便挪尊步,同下村中去做一道碑文。”

石秀早就编好了瞎话,石碣村和梁山泊那里距离很近,把这个萧让和金大坚骗到石碣村,到时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萧让一听,皱起了眉头。

他一听,让自己去写一道碑文,出八十两银子,这石碣村人倒也纯朴,开价如此之高,想必是叫那水鬼给祸害的够呛。

八十两银子,对于他这个“圣手书生”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

要知道,这“圣手书生”萧让虽然是个秀才,但是一没有当官,二没有教馆,三没有当幕僚,所处环境不好。

他就是古代的那种标准“穷酸秀才”,舞文弄墨可以,但是没什么大用,现在主要干的营生是给人家抄书,或者给人家写对联、匾额,还代写书信。

八十两银子,够他吃几个月不尽的了!

可是他也听说了这石碣村靠近水泊梁山,水泊梁山上新近的一伙土匪闹得不小,官家几次去剿匪,损兵折将,前两天太守张叔夜因为剿匪不力,疑似通匪,都已经被罢官夺职了。

所以,他还有点害怕。

思考了一阵之后,萧让开口道:“承蒙众乡邻出手阔绰,本应前往,可小生只会作文及书丹,别无甚用,如要立碑,还虚请一位刊字匠作,我有一个知交兄弟,名叫‘玉臂匠’金大坚,你若愿意,我便叫他一同去,也省了你再寻匠作如何?”

萧让心里面想的是自己一个人去,他害怕,叫上金大坚做个伴,而且他们两个人还都会一点武艺,搭个伙,遇上了强盗还能抗衡两下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