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255章 沉木石杨虎阻河道,横铁索普方设战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5章 沉木石杨虎阻河道,横铁索普方设战船

而现在梁山水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逼迫海盗下船近战,所以在船上的比拼暂时还不需要。

但是也难以保证这些海盗会不会自己有办法解除困境,万一他们把船开进了内河,梁山军就要处于不利地位了。

一来,海盗所用的船那都是海船,久经风浪,比一般的内陆船只要更加结实得多。

二来,海盗船的大小也要比梁山的战船要大,梁山虽然有八百里水泊,但是现在还没有制造大船的实力,纵然花普方的造船技术高明,但是现有条件是改变不了的,狄泉还无法提供制造大船的材料和足够的工匠给他。

但是,梁山军的大船胜在装备精良,首先是配备火器,再者就是配备了“土质炸弹”,由“轰天雷”凌振所制造的一批类似于土地雷一样的“西瓜炮”,带着印信,点燃了就爆炸,可以用以投掷。

虽然狄泉知道,在明代有种类繁多的水战火器,除了火枪、火炮之外,还有各种火箭、爆炸性火器等等,甚至明代有一种能沉在水底的原始触发性水雷,叫做“混江龙”,还有一种漂雷,叫做“水底龙王炮”,但是狄泉知道这种东西却不知道具体的制作方法,只能给给“轰天雷”凌振提供一个具体的概念和方向,但是到底怎么才能把这东西给制造出来,那还得是看“轰天雷”凌振的。

也是因为狄泉给了“轰天雷”凌振这么多的灵感,所以他除了这一次随狄泉出征之外,其余的时间那都是在自己的火药作坊里面实验。

按照林娘子的说法,凌振在后山的火药作坊时不时就会像打雷一样炸掉,让她们这些家属和女眷都要犯心脏病了,她老爹张教头岁数大了睡觉轻 不堪其扰,已经搬到了水泊边上鸭嘴滩小寨睡了,说是听水声也比被梦里吓死要强。

除此之外,梁山军的军船还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器具。

想当初隋军在统一战争中曾使用过一种叫做“五牙”战舰,这种战舰一共装备六具拍竿。

隋军在荆门附近与陈朝水军遭遇时候,用拍竿一连拍碎了十几艘陈军战舰,后来在攻打沔州的战役中,时逢暴雨河水暴涨,隋军战舰可以直接开到城墙边,当时隋军统帅下令用拍竿击打城头守军,很快就顺利的攻克了沔州。

那么这拍杆是个什么东西呢?

其设,拍杆是计思路,起源于民间从事农业生产过程的桔槔,是从一种运用杠杆原理的汲水机械上来的。

其基本结构就是在支柱上安装一根横竿,前端联系水桶,尾端缚系坠石,用杠杆原理,使用时只需牵拉桶绳汲水,然后松手让竿尾凭坠石重力下落,随后再抬起竿首,便将水桶提升出井。

至于拍杆的军事化改造则是反向使用,即将横竿缚系坠石的一端伸向敌方城池,另一端保留联系绳索供士兵操纵,最终通过牵索压下尾端,让装有巨石的首翘起,然后放松绳索砸向墙体,还可以攻击敌船。

那竿大概是T字形的,威力极大的同时这样的拍竿却也有很大的问题,例如拍竿的支点过高,巨石的落差有限,打击力不大,当松开辘轳上的缆绳时,如打不到敌船,很可能打到自己,摇辘轳的力矩过大,操作十分费力,拍竿尾端活动幅度过大,战船难以容纳等。

但是这个问题被狄泉给解决了,当初花普方和他提议制造拍杆的时候,狄泉就想起来自己看《武经总要》和《宋史》的时候,记得到了宋朝时期,洞庭湖的钟相、杨幺叛军以水军称雄,他们当时又对拍竿进行改造,在拍竿底部装上转轴,这样就可以随意改变拍击方向,灵活性大大增加。

这种装备新式拍竿的“车船”十分厉害,哪怕是岳飞岳武穆被派来平定叛乱时候也不敢与其正面交锋,最后用计方才平定。

真要是硬碰硬,梁山水军除了船不够大,不够结实以外,其他的地方还真不逊色于那些海盗。

原本狄泉还想在船上安装抛石机来着,但是后来被花普方给否决了,原因就是早期的抛石机效率不高,宋代的抛石机往往需要借助操作者的手拉驱动,效率低下,陆战当中,抛石机主要用来攻城守城,攻城时,抛石机面对的目标是静止不动的城墙,守城时,抛石机面对的目标是成群的敌方步兵。

打击这样的目标,对于准确性的要求不高,但是水战中,战船是能够活动的,而且相对来说目标较小,抛石机很难击中,因此威力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安放一两台部抛石机的空间,远不如换取四至六台拍杆划算,拍杆可以说是把用于远距离作战的抛石机改装成了近战武器。

而且,花普方安装拍杆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宋军的制式战船普遍比较矮小,虽然他家人发明出来了那么多的大型战船,但是都不属于宋军的常备战船系列,而装备了拍杆的战船,在面对低矮的宋朝海船时能够大发神威,是可以专门克制宋朝战船的,他的目的也就是在此。

在确定了打法之后,八位水军头领各司其职就开干了,作为第一支来到了登州城下的梁山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对于城内的威慑力可是极强的,登州城四门禁闭,连水门的千斤闸都放下了,不许出入。

而梁山水军也在内河上完了一手“铁锁横江”,他们来此之前特意在梁山上叫铁匠总管“金钱豹子”汤隆给他们打造了些加长加粗的铁链,以求拦截行船。

这一招的创始鼻祖是在三国后期,吴国将领吴彦,看见长江上游有小木头漂下来,估计晋军在上游造船来攻打吴国,所以在长江上铁索横江,以防上游的晋军顺流而下打过来。

后来近代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湘军进行水战的时候也进行过铁锁横江的手法。

这一招虽然拦截敌船非常有用,但是想要破掉也很难,可以火烧用火攻,也可以刀砍斧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想把铁锁弄断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但是,来登州城的大多数都是民船和商船,一般来说是没有那么强大是血性的,他们并不会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去冒死冲击横江铁索。

于是乎,在航路上“清皆闭户”的战略方针已经是达成了,梁山水军砍伐了大量木石堵塞了河道,现在就是等待“海阎王”皮子炀那一群海盗前来,和梁山水军一决雌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