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296章 遇正主真假赤发鬼,打闷棍进退没面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6章 遇正主真假赤发鬼,打闷棍进退没面目

“乡亲们,看到没有这家伙打翻了你们的盆碗一类,我们梁山好汉可是不损害百姓微金毫银,秋毫无犯的,此人乃是冒充我们的,大伙闪开,看我们拿下这人!”

“没面目”焦挺一边疏散群众,一边从背后掏出降魔杵,准备上去助战。

降魔杵,这是焦挺新学会的兵器,老隐士周侗教了他一套少林寺的“韦陀杵”,弥补了他兵器战斗不行的短板。

以前这个“没面目”焦挺属于是空手格斗sss+级别,“玉麒麟”卢俊义都佩服他,但是拿了兵器就是稀松平常,武艺拉胯,只会使用蛮力而已。

而啥是“降魔杵”呢?就是韦陀手里那根短棒一样的东西。

韦陀菩萨是佛陀的护法,也是佛法的护法,也护修行佛法的众生,寺庙都会供奉韦陀尊天菩萨,职责是护法安僧。

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

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手持金刚宝杵重八万四千斤,金刚不坏身,他将护持贤劫千佛中九百九十九尊佛出世,为他们做护法。

众所周知,韦陀菩萨与李靖、哪吒、杨戬、雷震子等几人,一同由肉身成圣,而韦陀也成为三教的护法神,他面如童子,表示对佛教怀有赤子之心;手持金刚降魔杵,表示有能力摧邪辅正、除魔卫道,因此佛家之中对他非常看中,有“韦陀杵”传世,其武功势大力沉,威力不小。

但见那“没面目”焦挺是双手合十,两腕中横置一金刚杵,寺庙里的韦陀像要是这个样子,就表示这里接待过往僧人,只管食不管宿,属于有条件收留,在起手式上也是攻防兼备的开始招式。

而要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只手插腰:表示这里接待过往僧人,管吃管住。

韦陀手中的金刚杵尖向上:表示这里是皇家寺庙,概不接待过往僧侣。

这三种起手式在韦陀杵之中也是象征着不同的威力招数。

“着家伙!”

趁着“赤发鬼”刘唐和刘赟的那支朴刀搅在一起的时候,一降魔杵就照着刘赟后脑砸下去了,要是打中了,恐怕是连脑浆子斗蹦出来了!

刘赟听得脑后挂风,一猜就是那“没面目”焦挺动手伤人了,于是矮下身子一躲,焦挺一降魔杵挥空了,反而砸到了“赤发鬼”刘唐朴刀上。

刘唐的朴刀叫这一下砸得是直冒火星子,非常之气愤,骂道,“蠢才,你不是对手,我来,不要捣乱!”

焦挺这回真是“没面目”了,彻底没脸了,自己好心帮了倒忙,于是脱出战圈,没敢再上前去。

旁边的村民则是一头雾水 就像是那《西游记》里面花果山的小猴子们一样,一个个不知道谁是真的谁是假的。

“小子有两下子!”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赤发鬼”刘唐和这刘赟过了几招,立刻就发现了这个刘赟的的武艺不俗,但是手里拿着的虽然说是朴刀,但却用的是大刀的路子。

朴刀是什么样的?它跟普通的大刀十分类似,刀身的材质一般是钢铁。

它的刀柄略长,刀刃的弧度比大刀要小,刀刃的宽度跟大刀相比也较小,刀刃的宽度适中,跟“关公刀”有类似之处。

在古代军队中长柄大刀的造价要远远高于长矛,而且由于其重量较重,因此在战场上也并不能作为通用兵器。

但是偃月刀一类的大刀,一般都是适合在马上用,长且重,朴刀是在步下使用的,所以也就非常的灵巧轻便,他却用猛劈猛砍,这路子并不好用。

所以他刘赟的打法不占便宜,但是仍然不输给“赤发鬼”刘唐半点的威风,足见其实力。

刘唐还能够看出来,这个刘赟可不是个擅长步战的人。

因为人如果长期骑马,并且姿势不当,可能会导致机体重力失衡,出现足跟并拢时两膝不能靠拢的情况,还可能伴随出现外观异常、步态异常等不适症状。

说白了,经常骑马的人可是会罗圈腿的,这个刘赟可就有一点,而且这种罗圈腿可是和那种天生的罗圈腿不太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也因为这个,“赤发鬼”刘唐也是看着这家伙有点不是江湖上武功的路子,怀疑这刘赟是不是官军。

这官军的正统手段和江湖里面的武艺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战阵武术和民间的各种野路子有根本区别。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就曾经记载过,比如对于棍法,戚继光说“教师之法,一打一戳,余皆花法也。只专刺马腹、人喉、马眼、人面”,而考核棍法的方式是“听擂鼓,骑马飞驰,向短根戳一下,即戳马眼、马腹也,次将长棍截一下,即戳贼喉、面也”。也就是说作为戚家军士兵,只要联系好打和戳就可以了。

再比如对于大钯,戚继光说“钯法一打一戳,只戳马眼、人眼、人喉”,考核方法是“以棍手所用高棍立起,飞身向前。一戳短棍头如马眼,一戳长棍头如人喉中,中者为上”,其他如刀法、箭法等,大致类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