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狄家将 > 第307章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乱天下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7章 黄河清圣人出,黄河乱天下乱

宣和元年,童贯令大将刘法率重兵袭取西夏朔方之地,两军会战于统安城,宋军大败,刘法被杀。西夏亦为战争所困,双方遂于当年讲和休兵。

这就是宋徽宗登基之初,给自己造就的极好的政治氛围和武功成就,而这些,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办成的。

所以宋徽宗绝对是个聪明的皇帝,能力很强,政治手段高超,在他继位之初的头几年,他的声望在全国是极高的。

如果宋徽宗是如他的父亲、宋神宗那样,只为宋朝强大操心,抛开个人部分私欲的话,以他登基头三年施展的手段来看,他其实是比宋神宗、宋哲宗厉害得多的皇帝,如果能一如既往,他有可能做到许多前任皇帝们想办却没有办到的事。

可惜,自古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他还没有带领宋朝走上真正的巅峰之后,就开始了安逸懈怠,重用奸佞小人,

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又如征收所谓经制钱,是“取量添酒钱及增一分税钱,头子、卖契等钱,敛之于细,而积之甚众”,靠着苛捐杂税,积累了大量财富,“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 大兴土木,不仅在宫城之北建筑稍小于宫城的延福宫和规模更大的艮岳,还乘机利用搜刮的民财大修各自的豪华宅第。

宦官杨戬先设“稻田务”,开始在汝州立法,可以种稻的田土,收索民户田契,辗转追寻,直至无契可证,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种植户即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继而推广至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逃税者按盗匪处罪,北方也是民不聊生,南方则是朱缅的花石纲暴政,至使天下干戈四起,民不聊生。

宋徽宗还笃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十月十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宋徽宗认为现在北方纷乱,应该是自己的权威有所下降,并不是大宋真的在他的治理之下不行了,否则为什么富庶的江南地区并没有人造反啊?

因为北方穷,靠近敌国,所以才会这样,这就是他的总结。

而实际上呢?他的花石纲暴政基本上快把江南百姓逼迫到死了,就是n个周扒皮加上黄世仁都没有他厉害,江南百姓杀他的心都有了,不是没有起事,而是有个叫方腊的人在暗地里准备给他憋个大的呢!

所以他有意想要干两件大政绩的事情来,来“造福”一下天下百姓,然后把他的威望再度提升上去,好“震慑”一下那些图谋不轨者。

实际上,在天下百姓心里面,他能少折腾两年他们就算是烧高香了。

而能够达到这两种效果的办法,其一是用兵,但是他看到了最近的大规模用兵似乎哪里都不顺,朝廷短时间之内也没有什么兵力可以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所以,他选择了第二种办法——改善民生。

而蔡京逢迎有术,当时就上奏,说圣上御极至今已经出现三次黄河清的情况,说明宋徽宗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是当今古往今来的第一圣德之人,而黄河却屡屡泛滥,水位逐渐提高,应该想办法治河。

三国时期曹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事实是,出现“河清”,显然与什么“圣人出”无关。大概谁也不会认为宋徽宗是个圣人,但他在位时,竟出现过三次“河清”,皇帝和百官弹冠相庆,用各种形式来歌功颂德。

在黄河中下游,河水也有短时间变清的时候,即史书中作为祥瑞记下的“河清”,并不是五百年乃至一千年才一遇。据地质学史专家李鄂荣先生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河清”,有记载可查的便有43次,首见于汉桓帝延熹八年,如从此时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可是汉桓帝有算得上什么圣人,和宋徽宗一样,罪人一个。

根据《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间的三次“河清”,分别为:第一次,大观元年(1107年),“乾宁军、同州黄河清。”第二次,大观二年(1108年),“同州黄河清。”,第三次,大观三年(1109年),“陕州、同州黄河清。”

大观元年“乾宁军言黄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昼夜,诏以乾宁军为清州”,“黄河清”被谱写成新曲流传 ,还在韩城建立记载这些祥瑞的“河渎碑”,此碑至今尚在。

这样的歌功颂德,宋徽宗自然是觉得不错,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治理黄河上。

然后,蔡京就上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建议,建议宋徽宗按照前朝几个皇帝以往在改道黄河上的失败经验,派遣河工改道黄河!

三千年以来,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约一千五百次,名副其实的三年两决口,较大改道有二三十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致使浊流横溢,毁田庐,荡家舍,每一次都是震动天下,几乎哪一朝代有黄河改道,就会被视为上天降下的最大天灾,是当权者权力不被认可的最大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