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重生之四福晋准备玩阴的 > 第13章 宋氏(宋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太妃宋氏即雍正帝宋嫔,新帝登基尊封太妃,

宋太妃薨逝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是紫禁城里年纪最大的前朝妃嫔。

薨逝前几天的夜里,她的一生在梦里像画卷一样一一展开。

十五岁选秀入宫,成了皇子侍妾,住进了阿哥所,成了雍正帝的第一个女人。

侍寝之前有老嬷嬷悉心教导,她羞得抬不起头,咬着牙认真地学着。

一年后她有了身孕,阿哥所迎来了李格格;

十七岁那年,她生下长女,可惜孩子未满月就夭折了,之后她再无所出。

(至于她那个名义上的养女敦宁公主,两人从来都不亲近,她早就抛诸脑后了。)

第二年,李氏也生了敦宁公主。

敦宁公主满月的时候,李氏抱着女儿跟她炫耀,

她至今都记得李氏说过什么,那一句句跟刀子一样扎在她心上。

李氏说:“要是你那女儿还在,我们格格也能有个姐妹一起玩耍。”

“如今只这一个孩子,还是太孤单了些,哎!这个小可怜呦!”

那天,她恨不得立时三刻就掐死李氏和她那襁褓里的女儿,夺回爷的宠爱,把后院所有人踩在脚下。

直到今天,她依旧恨着李氏,却又觉得自己又好笑又可怜,

为了男人的那点宠爱,当时怎么就那么在意呢?

她记得,她先是跟李格格斗,

两人比美、比宠爱、比一切吃穿用度,恨不得把对方踩在脚下才好。

然而,爷呢?他好像并没多在意;

多傻的两个女人呀!

后来,福晋进了门,她又联合李氏跟福晋斗;

很快,福晋掌握了内宅,生下嫡长子,

李格格也接连生下孩子获封侧福晋,

而她,依旧是个侍妾格格,依旧无所出,

所以,她谁都惹不起,只能乖乖地当个透明人。

后来的一天,爷突然就厌弃了李氏,

不久,李氏没了,甚至被除了玉牒。

之后……之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情,

她吃了苦,受了罪,也坚定地抱紧福晋的大腿,从此再没吃过亏。

从睡梦中醒来,她哑然失笑,喃喃道:“真是傻呀!为什么要为了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去斗呢?”

贴身宫女惊醒,赶紧伺候她披上衣裳,捧了蜜水过来,“主子润润喉咙吧!”

宋太妃就着宫女的手喝了两口,笑着说:“这是南边进上来的蜜?”

贴身宫女捧帕子给她,“主子的舌头真灵!就是前几日永寿宫送的蜜泡的水。”

宋太妃听到永寿宫,轻轻一叹,“先帝为了让孝敬皇后住得舒服些,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把三宫打通了。”

宫女知道主子又要讲古了,顺着她问:“听说永寿宫连着御花园的小门也是先帝让人开的?”

“听永寿宫的姐姐们说:从那个小门去御花园可方便了,皇后娘娘也喜欢呢。”

宋太妃笑着点点头,“可不是嘛!先帝勤政,孝敬皇后为了让先帝疏散疏散,两人常走那小门去御花园散步呢。”

贴身宫女顺着她说:“听说先帝和孝敬皇后十分恩爱,可惜奴才生的太迟了,也无缘瞻仰一二。”

宋太妃一笑,“是呀!你们都太小了,而我已经老了……”

她停住话头,隐隐觉得自己的时候差不多了,天亮后就去求见了皇后,她要见见娘家人。

皇后当时就应允了,让人往宋家传话。

隔日,宋太妃见到了娘家侄媳妇。

宋太太四十多岁,面相周正,是宋府的当家太太。

宋太太恭敬行礼,

宋太妃一个眼色,宫女把人扶起来,她招招手让到身边来,

宋太妃絮絮叨叨地说:“我年纪大了,有今天没明天的,以后宋家就靠你们支撑了。”

宋太太赶紧说:“姑母身子硬朗,皇上和娘娘又一向优待,姑母定能长命百岁!”

宋太妃笑着摇摇头,让宫女拿了个匣子出来,“这里是我的体己银子和几样没标记的首饰……”

宋太太一惊,猛然抬起头,“姑母……这……”

宋太妃按住她的手,继续说:“宫里有规矩,上面的赏赐都是记录在案的,等我去了也是要被收回去的。”

“这几样是我能做主的,你们妯娌拿去分分,或当个念想,或熔了重打首饰,都随你们高兴。”

“孙辈们太多,我就顾不过来了,若将来有旨意许你们再拿些,你们再看着办。”

宋太太瞬间红了眼睛,哽咽起来,“姑母……”

宋太妃一笑,“我这一生过得不错,你们都不用难过!”

“在你祖父、祖母的灵前替我念叨几句,让他们记得来接我!我想他们了。”

宋太太再忍不住了,抱着宋太妃哭出了声。

宋太妃拍拍她的背,耐心地等她不哭了才继续说:“我要是没了,皇上可能会加恩,要是没有加恩,你们也不要抱怨,”

“这些年,咱们宋家也得了不少照顾了,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是正经。”

宋太太边抹眼泪边说:“姑母说的是,公公、婆婆一直是这样教我们的。”

没几日,宋太妃就薨逝了。

皇上加恩,宋太妃依贵妃礼下葬。

弘时想到敦宁公主是宋太妃的养女,如今敦宁公主早逝,他就请旨亲自送宋太妃落葬妃园寝。

皇上允了,等丧礼结束,又再加恩,宋太妃的大侄子宋珹升了一级成了三品文官。

宋珹是个明白人,进宫谢恩后,说服族老,大力整顿族学,严格要求小辈,没几年宋家还真出了个进士。

宋家人努力读书,又借着宋太妃的余荫,渐渐地成了气候,下一代里也出了一二品的大员。

后来,宋珹把姑母宋太妃写进了族谱,让后人都记得这位姑母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