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鱼海椒同样是来自自贡地区的一道名菜。
它源于自贡市中区的釜溪河。
在釜溪河中,鱼少而昂贵。
为了满足吃鱼的欲望,民间就盛行用泡辣椒,泡酸菜,泡姜,泡蒜切碎,用烹鱼的方法模仿烧鱼的菜,这种无鱼似吃鱼的家常菜自贡人称“假鱼海椒”。
如今,发源于盐都自贡的“假鱼海椒”而产生的“鱼香”风味,以浓郁的香气飘香世界,已被四川各地广泛运用并发展出“鱼香”系列菜式,已成为传统川菜中最有名的代表菜。
但是,这个时空却对这道鼻祖意义的菜失传了。
这道菜必须以鱼腥草(折耳根)为主料,搭配辣椒等调料制成的凉拌菜。
因鱼腥草的特殊气味和食用习惯差异,该菜在川菜体系中的传承受到限制。
第七道菜:神仙鸭子。
光是看名字就觉得仙气飘飘。
且这道菜并非鲁菜中的神仙鸭子,而是川菜特色,但做法独特,在这个时空也已经失传。
这道川味传统名菜,属砂锅炖制类菜品,以咸鲜味为主,主料为鸭肉,辅以香菇、玉兰片、火腿及酱油、黄酒、冰糖等十余种调料。
采用炸、炖、收汁等复合烹饪技法制成。
制作时需将整鸭焯水油炸至浅黄,纱布包裹后与辅料放入砂锅,经旺火与文火交替慢炖至骨酥肉烂,最后收浓原汤浇淋成菜。
其工艺强调砂锅密封焖烧与纱布定型,突出鸭肉酥嫩及调味的层次感。
鸭肉性寒味甘,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及不饱和脂肪酸,中医认为有滋阴清热之效。
香菇则提供维生素D转化源,玉兰片补充膳食纤维,火腿则增强风味与蛋白质含量。
第八道菜:三合泥。
这道菜的特点是观之颜色黑亮,口感柔滑糯软,闻之香味浓郁。
芝麻、核桃、花生、糯米等都是香味突出的原料,经过长时间翻炒,这些原料的香味已经淋漓的散发出来,并且糅合在一起。
再加上猪油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真是让清寡的肠胃得到无比的犒赏。
在苏秦原来的时空,这道小吃真称的上是天府之国小吃中的元老了,现今已经几乎绝迹于都市生活。
只有老一辈才能回忆起老春熙路口那老字号三合泥的味道。
除了它之外,许多当地的名小吃都历经了近百年乃至超过一个世纪,但是三合泥却逐渐淡出了现代生活。
也许是因为现代人有太多更精美的甜食可以选择,也许是因为生活已经不再缺乏物资,三合泥已经不再是解馋的零食了。
但在那个肉蛋都要凭票购买的年代,有这样一碗油乎乎烫滚滚的东西端在手里小口小口的吃着,那是何等的幸福。
三合泥的“卖相”挺不好的,黑黑的泥状糊糊搀杂着不明碎屑,既没有吸引目光的外表,也达不到健康主义所提倡的低糖低热量饮食。
但是它背后所承载的记忆,使它仍然不失为成都小吃中不得不提的一道。
三合泥之所以叫“三”合泥,是因为它由三种主要材料炒制而成。
其实配料加起来有十八种左右。
糯米、芝麻和核桃构成了三合泥的主体,先将这三种主材用慢火炒熟——
糯米要事先泡24小时以上,随后磨成粉末,把粉末加少量水煮熟,形成“泥状”。
煮的时候水一定要少,并且要边煮边搅动,否则容易结块。
主要材料准备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各店家的风格加入炒熟的碎花生、黑豆、黑米面等等来增加香味。
这道菜由当地人士董树山研创,后来主要由老字号古月胡甜食店和雪园甜食店经营。
在那个风行的年代,它的确是解馋垫饥的好东西。
19世纪80年代的春熙路口、文化宫和九眼桥是最为着名的品尝正宗三合泥的地方。
那时候每到周末,总能看到父母们牵着眉心中间点着“五梅花”的小朋友们,排队买三合泥吃的景象。
但是不得不承认,三合泥的热量非常高。
原料中有大量的油料作物,营养丰富,口感细腻,比较适合小孩和老年人。
那时候还没有“外卖”这一说,所以人们都是站或坐在店里吃。
炒的地道的三合泥不粘牙,不沾匙,不粘碗,号称“三不粘”。
没吃过它的人可能光看外观就会选择放弃---活像稍微稀释了的芝麻汤圆馅儿,实在不漂亮。
但是老成都一看到它,保准能立即唤醒食欲。
当然,由于三合泥含有大量油份和糖份,吃多了会觉得很腻。
再加之离锅后猪油会慢慢冷却,胃会感觉更加的涨满,所以三合泥适合趁热食用。
通常三合泥会配以免费的红白茶,用以解腻。
都说吃甜食能使人心情愉快,这是因为摄取甜的东西可以提高体内的血清素含量,从而产生放松愉悦的感觉。
动物油与植物油相比,又有特殊的香味。
所以三合泥集成了以上特点,让人一边产生摄取太多热量的负罪感,一边又难以抵挡它给舌头和心情带来的满足。
这道菜现在被苏秦搬上餐桌,也是让京圈五大恶人赞不绝口,心情无比满足。
当然最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苏秦端上来的第九道菜,酥炸玉兰。
因为在这个世界,鲜花饼他们都听说过,也都吃过,但酥炸玉兰却很少见。
这道酥炸玉兰花,是以新鲜玉兰花瓣为主料制作的油炸食品,通过裹调制面糊后油炸至金黄而成。
其制作工艺包含花瓣预处理、面糊配比、油温控制等步骤,成品具有外层酥脆、内里保留花香的独特口感。
该食品调味灵活,可依据个人口味选择咸味(盐+胡椒粉)或甜味(白糖)方案,常搭配椒盐、番茄酱等佐餐,兼具食用价值与观赏性。
而这道菜难就难在,对玉兰花的处理上。
洗的时候不小心会弄烂。
炸的时候不小心就会炸糊。
是真真正正的功夫菜,对厨师的水平要求极高。
即便是给你一个菜谱照着做,也没几个人能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