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怎么想的!
这也就算了。
这玩意虽不好吧,大不了当普麻算了,哪怕不赚钱,至少不赔本吧。
可你要那二百匹劣质品的花布干什么?
这种一块青一块白的布,能制成什么衣服,哪个二傻子会买!
刘一夫笑笑不说话。
张小乙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
虽然,锦天老是说他母亲做生意厉害,当年锦氏跟了范有田,除了一些钱几乎是一无所有。
凭这样的资源过好日子不难,想要发家致富却不容易。
要是只范有田自己,他大约是花个二三十年,坐吃山空,也就把手上的钱花完了,然后重新过回原来的穷日子。
你要说勤检节约地过日子,甚至是下地务农,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饿死和累死,范月田只会选择懒死。
锦氏当家,她一介女子,当然也不好下地上干农活。
她要真这么干了,不要三年就成黄脸婆了,哪来现在的风韵犹存美艳大方。
锦氏怎么做呢?
她先治办一个庄子。
然后不种粮食,全部用来种葵花。
之后收获了葵花籽,颗粒饱满的做成零食,品相差的用去榨油,这两样让她十倍百倍获利多于种田打粮。
还不止呢。
那坐葵园,生产出了葵花蜜,葵纸,猪食,一株株葵花,锦氏从头到尾都没放过。
如此怎么不来钱。
几年下来,本金充足,这生意也就越来越大了。
由此可见锦氏的能为。
但是,张小乙知道,锦氏不知道的是刘一夫的本事。这个刘一夫,也是个捞钱的好手,他比锦氏还要会无中生有。
别的不说,他搞的书店铺子,莫名其妙就火了,写那么没品垃圾的文章竟然引来观者如潮。
那么多经史子集,圣贤文章,偏偏他的那些垃圾是卖得最火最多的。
以至于现在很多读书人都不读书了,他们笨拙的学习刘一夫的东西,让垃圾书市场是越来越火。
刘一夫从中是大赚特赚。
这二人的发财方式,毫无疑问刘一夫的水准是在锦氏之上的。
其实说到赚钱,刘一夫理所应当在锦氏之上。
他之所以从没把心思放在赚钱之上,纯粹是因为他知道,没有实力,赚多少钱都是给别人赚的。
曾经有一个男人,依靠自家的矿发了大财。
结果他就过着理所当然的奢侈生活,直到有一天,一群强盗把他杀了,灭他满门,将他爱如珠宝的两个女儿拿去当了战利品。
所以,聪明人最先想的是实力。
没实力,有多少钱都是别人的。
至于此时,刘一夫做的这些,其实是在帮锦氏。
但他是一个聪明人,他也了解锦氏。
锦氏是什么人?
她内心也有独属于自己的骄傲。
你如果告诉她要怎么做要如何做,她若是这样的人,当年就选择当官太太官夫人了,又何必找范有田这个废物。
因为她若嫁入官家,她就要听官家的话过日子。
她嫁范有田,那是范有田听她的话过日子。
这要怎么选,还用问么。
锦氏就不是一个喜欢听别人说话的人。
想要让她按自己心意做事,你得让她自己想明白,自己愿意,而不是你说她做。
因为刘一夫的大采购,让党青人大赚一笔,他们十分高兴,至少有三十个小伙可以拥有一把新刀了。
这也让张小乙可以顺心的行动。
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人。
一个在党青族中的铁匠。
虽然他打得铁不多,主要是没有材料,但仍然是党青人中鲜有的体面人。
哪一个党青人的刀没被他磨过,修过,补过,甚至是重铸过。
没有他,党青人的武装力量比现在还要不堪,远甚。
张小乙找到了这个人,不由松了口气。
他小心上前,然后说了声。
“罗大人?”
那人一怔,然后回头,手握一柄铁锤,目光凶冷,随时就要一锤子打下来。
“是罗大人吧,我是为了当年的那桩案子来的。在下万事司张小乙,请罗大人相信在下。”
原本那个罗大人的铁匠差不多已经要动手了,直到张小乙说了自家的名号,他才收手。
“你就是张小乙,那个帮助下属复仇的人?我倒也听过你的一些事。”
张小乙此刻在江湖上也算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只不过和罗大人说的不一样。
江湖上盛传的是张小乙的好运道,一连拉了两个靠谱的朋友,然后发了大财,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早期张小乙是一个几乎在讨饭吃的人。
谁家要是有了这样的朋友那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了。
要不是罗国的国家政策,让他赖在万事司混饭,早不知要惨成什么样了。
可就是这么一个,几乎已经一只脚踏在了底层的人,遇上了盖世驴侠刘一夫。
这悲催的外号。
别说,真贴切。
是人都知道,刘一夫闯荡江湖,靠的就是驴,没他的那头驴,他第一单活就干不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