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雷老侠的回忆 > 第80章 在天津烤红薯的日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在天津烤红薯的日子

我当时说,不会的,你没看报纸上讲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我们烤个红薯,怕个球。再说了,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再不试一试,这辈子就过去了。

于是,我和老伴就开始在天津沿街卖烤红薯。我记得,那是1984年的11月。在整个天津,就我们老两口子在卖烤红薯。

说是不怕,其实我心里也直打鼓。白天不敢卖,只有到了傍晚,才敢推出来吆喝。让我们没想到,不但没人抓,生意还特别地火爆。

第一晚,我们夫妻两人回到家里,看着手中那些钞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人数了一遍又一遍,都哭了。第一次发现,原来赚钱那么容易。

我们老两口在天津沿街卖烤红薯,对我们的小家庭来说,是迈出了经济好转的一小步;但对当时的改革开放试点的缩影来说,却是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受我们老两口的影响,天津街道上卖各种东西的小摊子开始多了,有卖服装的,有卖玩具的,等等。

只要自己不浪、不赌,我记得,当初第一批敢于下海吃螃蟹的人,都发大财了。因为,那时候的竞争真的很小很小,不像现在这么卷。

我们在天津卖烤红薯两年多,才出现第二个同行。到了那时候,我们的买卖已经升级了。

我们在天津买下一间临街的小铺子,开始卖各种小吃,不仅仅是卖烤红薯。在国有工厂当工人的继子,继媳妇也辞去了铁饭碗,加入我们老两口子。

1988年,我和老伴把天津的店交给继子打理,回到北京,又开了一家小吃店。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这叫在外地市场复制成功经验。

时间来到1992年,北京工商银行朝阳区分行的一个工作人员找上我,说他观察我们的小吃店很久了,称赞我们经营得很好。

还问我,既然生意这么火爆,想不想扩大经营。他说,国家为了支持老百姓创业,现在有无抵押、无利息的贷款政策。你有没有新想法?

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真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于是,我便和老伴、继女商量,说我想贷款,去开一家大饭店。我的想法得到了她们的支持。

几天后,我便把开大饭店的计划和工商银行朝阳区分行的领导汇报了。他们行长还亲自来考察我们的小吃店,觉得可以放贷给我。

在十几天后,无抵押、无利息的贷款放下来了。要知道,我当时根本不认识银行的领导。那种感觉真的就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1989年的1月,我买下了宣武城南长街的四合院,也就是光绪年间,我们家原来那个四合院。

我把它买来,改建成饭店,名称还是叫香喷喷饭店,主打的招牌之一依旧是咸鱼猪肉粥。当然,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自筹一部分。

一开张,饭店的生意就红火得不得了。那时候,我们家的香喷喷饭店绝对在北京十大饭店之内。

虽然说,改革开放之前的倒霉事,我都碰上了。但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却又都让我赶上。

到了九十年代,我在逛商场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商场里开始出现我们中国品牌的商品了。

你们可能不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商场里摆的全是洋人品牌的商品。

我是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国货一点一点地,在各大商场里崭露头角,从服装、家电到手机、电脑、汽车等等。后来,国货不但在国内脱颖而出,又开始出海。

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功名尘与土,从一无所有到包罗万象,从无人问津到名满天下。我们的国货当自强,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

再后来,我妻子去世了。我呢,因为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便把香喷喷饭店交给继女打理,自个去游山玩水,顺便打听咸鱼宗的事情。

我刚到杭州落脚,你们就拿着武侠协会的介绍信,找上门来。我便和你们讲起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