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田锋踏进东殿就朝着朱厚熜的方向拱手一礼。

“陛下”

他抬头,下意识愣了一下。

正对着他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舆图。

中央的舆图,所画的正好是大元的疆域!

朱厚熜穿了一件四团龙袍,负袖立于舆图之前。

他缓缓转过身,头上插着的翠玉簪,迎着光影闪烁了一下。

“田爱卿,推书一事如何了?”朱厚熜问道。

他先前已经去过文渊阁,观察了一番《永乐大典》上的气运团。

气运之色明黄璀璨,且变得更加浓郁。

朱厚熜粗略估计了一下,比起之前大小应该增长了一半。

这说明,将永乐大典推广出去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了。

而现在他找来田锋询问,是想要知道具体的过程。

在他的印象中田锋担任通政史一直是个老好人的性格,在通政使司也一直干得不温不火。

而现在短短几月的工夫,这气运增长如此迅速,想来他的手段也是不俗。

“陛下传下旨意之后,臣一刻不敢耽搁,同张尚书一起组织人手花了三天的时间筛选书籍,又寻找各种办法进行推广。”

他顿了顿,语气中多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得。

“《邸报》《农书》,甚至是画本,只要百姓能看得到字的地方,臣担保就会有大大典的痕迹。”

他抬手恭维道:“托陛下洪福,新型的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出现,才能使臣的构想成为现实。”

朱厚熜笑了笑,问道:“恐怕田爱卿的方法不止于此吧。”

田锋身子稍正,抬手又是一礼,只是脸上的神情多出了几许不自然。

他干笑道“不瞒陛下,臣还命人将农书的内容编成了戏曲和评书到各方进行宣讲。”

“哦”朱厚熜脸上多出了几分意外之色。

能想到通过民间广为流传的戏曲评书宣传农业技术,这田锋倒也算得上一个人才。

明朝时的小说极为发达,戏曲也处于一个井喷的状态,民间文人雅客参与创作的不少。

但高居庙堂之上的朝廷大员,却极少有看得上这东西的人。

想到此处,朱厚熜不由夸赞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田爱卿初心不改啊!”

他几步来到紫檀桌案前,拿起了一幅小画。

画的是一张秋月图。

秋意正浓,圆月悬翠峰。

清风徐来,碧潭水波不兴。

“这画,朕就赠予田爱卿!”

田锋双手将画接过,脸上难掩喜色,“臣,谢陛下赐画。”

“好了,这画你收了,朕还有一事要让你办。”

朱厚熜沉声道:“你借助戏曲书籍传播农书内容确实功效非凡,但要让大明百姓知道具体的方法,甚至将之用于耕作就有些难。”

“陛下的意思是……”田锋试探性地问道。

田锋在接到推广永乐大典任务的时候,就经过一番思考。

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推书当成一项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下方的官衙。

可…

可他田锋办不到。

通政使司,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俗称“银台”,相当于现在国家信访局的功能。

而从建国之初发展到现在,老百姓能发到通政使司的信件越来越少,百官的奏折却越来越多。

虽说他身为通政使是正三品的大员,能够参与国家大政、大狱和推举文武大臣的机要大事。

但,论实际权力他顶多和六部的一个侍郎齐平。

照田锋自己的话讲,这职位的含权量不高,但要负的责任却很大。

将某一项任务变成地方官员的政绩,田锋相信只要自己敢提这样的建议,官员们的唾沫能把他淹死。

“朕提议在各布政史司设置推书官一职,主管各地推广永乐大典。”

“嗯”田锋情不自禁地咽了一口吐沫。

改变地方政府的官职格局,直接增添了一个新的职位,陛下这是要……

“田爱卿,你认为如何?”

朱厚熜想的却是要提前布局,一为后续的其他东西推广埋下伏笔,二为将来官制改革进行试验。

推书官有了,那接下来推礼官,推农官,不都可以有了吗?

田锋赶忙应道:“陛下所想,是臣想做却不敢做的。”

接下来,他发挥了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不着痕迹地对朱厚熜大夸特夸。

后者,神色却依旧淡漠无比。

田锋抬眼悄悄看了看这位陛下,天子姿仪不似凡人,举手投足间更是散发出一种凛然的威势。

“你的心意,朕已经知道,好好筹备推书官,推书官以后要挂靠在你们通政使司。”

“啊!”

田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疑惑写满了一张脸。

朱厚熜紧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田爱卿,你不觉得通政使司有些太小了吗?”

“太小了?”田锋喃喃自语。

很快,一点灵感在心中迸发。

他的脸上出现了一股热切的神情,眉毛向上高高扬起,脸上的褶子也自然地展开了许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