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 > 第226章 何人承其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浙江和南京的两份奏报,令内阁诸公无不为之忧虑。

杨廷和坐在首位,神情严肃道:“邪教逆贼犯上,勾结地方官员,如今江浙处置上递的文书,诸位以为如何?”

另外几人面面相觑, 或是垂眸深思,或是饮茶不语。

杨廷和深吸了一口气,知道问不出想要的答案。

他也就开门见山地说道:“叛逆作乱必有原因,如今地方将大事上禀,若其余诸地效仿,何人可担其罪?”

自汉武帝之后,天人感应之说盛行。

地有大旱,国有灾祸,必为朝廷失德。

连帝王都要“获罪于天”。

大明很少有皇帝下罪己诏,因为前面有个内阁挡着。

灾祸连绵,非帝王之过,那就只能是臣子的恶,而众臣之中首辅为尊,挡灾自然也首当其冲。

蒋冕用手轻轻敲击了两下扶椅,“朝廷失德,自然是内阁有罪,我等不惧辞职返乡,怕只怕江浙之事另有缘由啊。”

毛纪搁下手中朱笔,缓步走到众人中央。

“区区数日光景,拔除数十年潜伏逆贼,罪证之详实,处理速度之快,匪夷所思。”

他虽未明言,但在座诸人却都明白了毛纪之意。

这两份奏报——造假!

“难得诸位不糊涂,只是杀了些该杀之人,结果好了过程又何必在乎。”王琼冷哼一声。

“唉,王瓒和汪鋐可没有这份胆量,这背后的水还深着。”费宏起身长叹。

杨廷和心中一凛,众人的言语,更让他加深了心中某个不想见到的结果。

这件事背后,皇帝首肯了。

他沉吟片刻,“诸位皆不是外人,我就说些心里话。”

文渊阁隔间内,负责抄录的小吏,纷纷停笔。

他们将桌案收拾好,便缓缓退出了文渊阁。

偌大的文渊阁,也只听得到几人长短不一的呼吸声。

“为上者疑,为下者惧。上下背德,祸必兴焉”

他语气平和,在众人耳中却不亚于一道惊雷炸响。

“介夫兄,慎言。”毛纪赶忙道。

杨廷和摇摇头,“当年武宗之事,是我们错了,现在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王琼蹙眉,“武宗皇帝那是中了奸人毒计,沉迷于儿女之情,当今陛下可不会被酒色所伤。”

杨廷和不经意环视四周,内力运转,感应到了几个偏僻角落隐藏的气息。

“武宗皇帝想给刘良女一个正大光明的身份,刘良女也想圆武宗不能习武的遗憾,只是…………”

蒋冕接过话茬,“谁能想到,刘良女竟是白莲教圣女,再加上宁王挑拨,种种孽缘交织,武宗……”

毛纪猛然出口,一字一句地说道:“武宗是落水而亡,也只能是落水而亡。”

“旧事无须重提,我们如今必须要和陛下坦诚,否则必将重蹈当年的覆辙。”杨廷和大袖一挥道。

费宏坐直了身体,一脸的苦涩。

“当年我们难道没有这么做吗?只是有些事由不得我们!”

又是一片沉寂,众人默然不语。

“尽人事,知天命,大明乱不了。”

回府之后,费宏邀讲冕到自己家中一叙。

他书房不大, 两个博古架,一张书案。

书案上错落有致摆放着户部每月数据,最右侧还放着一小堆大明天宝。

自王阳明执掌户部之后,便每月核查一次数据。

在朱厚熜的指示下,户部每月的数据和天宝司的流水都会转交内阁再审阅。

费宏熟练地用炭笔在图表上勾画,盏茶的功夫,就处理好了核对工作。

将炭笔归位,看着条理清楚的表格,他不由感慨。

“若是当年他在户部,也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至于三年就老了十岁。”

“咚”

“请进”

费宏随手沏了壶茶,蒋冕便踱步而入。

二人对座,先是聊了一番朝廷近况。

茶过三巡,费宏才谈到了邀请蒋冕的目的。

“敬之兄,你认为天宝能持续多久?”

蒋冕沉吟片刻,“我看不清楚,但至少现在的形势是好的。”

费宏转手将多年整理的资料递了过来,随即开口道:“太祖开国之初,纸币制度效仿前朝,只是到正统年间大明宝钞便已形同废纸。”

“当时朝臣皆以为,除了发行新钞,大明宝钞已无可救药。”

蒋冕点点头,“我也知道正统年间,买田契完全使用白银交易无有例外,即使是典当租赁山地买卖的契约书,民间都普遍采用白银交易。”

“只是我想不明白,朝廷用了那么多的手段,就是救不回宝钞!”

费宏齐整地胡须一抖,意味深长地说道。

“敬之兄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以史为鉴,为何大宋能持续百年交子?大明就不行!”

蒋冕头都没有抬,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可能是因为宝钞发行的太多了吧?”

“宋金元三朝纸币崩溃,都是王朝末年财政收支困境,不得已滥发纸币,填补财政缺口,才导致纸币崩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