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阁偏殿。

坐着的三人惊愕起身,口中惊呼。

“参加廷问,这怎么可能!”

方筒下意识地拽断了几根胡须,喃喃自语道:“我等何德何能,能与陛下诸位大人共居一殿,这不可能啊。”

李光将袖子中的手攥紧,驼着的背也仿佛在此刻绷直了几分,“公公,这是陛下的吩咐吗?”

他一语切中要害,其余两人也赶忙将渴望又略带胆怯的目光望来。

廷问,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未来数月甚至数年内大明的施政方向。

能参加廷问,就仿佛进入了中枢决策,即使只是旁听,对于他们也感到无比的荣耀。

只是自古匠人不参政,也没有听说哪一个工匠能为大国定策。

相比于获得荣耀的自豪,他们心中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惴惴不安。

“三位说笑了,除了陛下谁还有这样的权利?”麦福微笑着安慰道:“陛下有德,诸位也有大功,当上了天工院的大匠,自然有资格来华盖殿参加廷问。”

“方大匠建造了周天仪,又成功烧制了琉璃,并且辅助完善了流水线。”

方筒闻言,下意识地将头抬了抬,谦虚地说道:“如果不是陛下,俺一辈子也接触不到这些东西,陛下对俺有再造之恩呀!”

“李大匠造出了飞翼柱灵犀盘,仅此一项便功德无量,周大匠将打字机量产,又升级了造纸术,千秋万世会记得你的一份功劳!”

两人连忙摆手道:“陛下有令,我等自当竭尽全力,尽一份绵薄之力。”

“是呐,我们不是尖脑壳,只是跟着陛下干”周元憨厚一笑,一摸头手臂上的肌肉便展露出来。

“诸位无须自谦,到了华盖殿,只需记住你们是天工院的大匠,代表着你们身后千千万万个匠人。”

“是。”

朱厚熜走上紫宸台,华盖殿正门便徐徐打开。

王阳明率先起身,“恭迎陛下。”

其他诸位臣子,也纷纷起身行礼,口中齐呼:“恭迎陛下。”

朱厚熜跨步入门,抬手道:“诸位免礼。”

他直接走到了北面的宝座前,龙行鹤步,坐在椅子上,环顾四周。

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御史台,在京正三品以上官员,悉数到齐。

锦衣卫在大殿外鸣鞭三响,全员整肃。

李光三人坐在最边缘,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他们从未想过,自己这样的小人物,有朝一日也能登上金殿。

邵元节等人虽然有养气的功夫,但参与国家决策这样的诱惑,实在是令人难以把持。

朱厚熜满意地点头,如今的廷问已然初具规模,并且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制度。

“咚”王阳明手执铜杵敲击黄钟。

黄钟大吕,荡涤人心。

黄钟是如今大明最基本度量单位的具象化载体,象征着统一与标准。

廷问,敲响黄钟。

礼乐千年,上古与现在仿佛在某一瞬间重叠了。

张璁率先拱手,“黄钟呜,一点座。”

“回禀陛下,诸位大人,中书省六部参加廷问者全员到齐。”

“回禀陛下,诸位大人,五军都督府参加提问者全员到齐。”蒋伦拱手朝诸人道。

…………

李光声音略带颤抖,但无比坚定,“回禀陛下,诸位大人,天工院参加廷问者全员到齐。”

百官面面相觑,没有说话。

邵元节紧随其后,“大明三宫——道宫,参加提问者全员到齐。”

杨廷和面露沉思之状,费宏眉头紧锁,王琼嘴角一直抽动似笑非笑。

郭勋悄悄瞧了眼众人,后背彻底靠在了椅子上,文官失利,武官虽然得不了好处,但他也看着高兴。

家里的臭小子怎么说的?

自己的失败固然心痛,但朋友的成功更让人揪心。

如今说来,自己得不到好处,但敌人失败更让人痛快!

朱厚熜微微颔首,“开廷问”

王阳明又一敲黄钟,威严地说道:“升座!”

杨一清单手扶椅,郑重地朝诸人行礼,随即大步走向中央的圆台。

这是他第一次担任提问的主讲人,说不紧张是假的,但紧张之余更多的是一种血脉偾张的感觉。

这是自我获得极大肯定的愉悦,是一种欲望得到满足的喜悦。

他盘坐在圆台上,“此次开讲三宫,讲立道之本——圣选!”

顾鼎成手执毛笔坐在最右侧一张紫檀木方桌上,他笔锋流转间,圣选二字便落于纸上。

小黄门们,也随即开启改装版的飞翼柱, 一种另类的留音机。

杨一清面容整肃,侃侃而谈。

他从黄帝“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师出以律,否臧凶”设置官吏谈起,又说夏商周官制演变,春秋战国列国分封,秦朝大一统设郡县立丞相,汉朝刺史巡视各州,大唐三省六部。

他总结道:“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他的意思无比明确,历代以来官制由分散而趋向于统一,不断因循前代而创新,这是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