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重臣开始了窃窃私语。
皇帝王小飞沉思片刻,随后说道:“不就是十三年嘛,朕等得起。从今往后,修路将会是一件常态化的事情,不仅要修这一条路,将来还要形成道路网络,修它一二百年,将整个天下全部连接起来。”
听闻皇帝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几位大臣识趣地闭上了嘴巴。
“怎么?修路不好吗?要想富,先修路。朕的设想如果能够实现,天下的物资和人员都将流动起来,商业将取得前所未有的繁荣,最终获得的经济利益是无法估量的。”对于这件事,皇帝似乎很有信心的样子。
“老陶,你刚刚说的最好的筑路工艺,是怎样的?”
“呃……首先要做好道路勘验,接着在修筑的路段挖一道深壕,至少挖够两丈深。随后在深壕中填入大石,作为第一层路基。大石之间的缝隙,用石灰黏土填充稳固。再在大石之上,铺一层碎石,作为第二层路基。最后一步就是路面的构筑了,主要用黏土铺设,使路面保持平整。道路最好能高出地面,两边设置梯度和水渠,雨天的时候可以排水。”陶宗旺说得头头是道。
柴进有些怀疑:“老陶,难道这天底下的道路,都是这么修的?”
陶宗旺立即矢口否认:“当然不是。敢这么修路的,古往今来只有一人,那便是将天下臣民当牲口使唤的始皇帝嬴政。”
王小飞道:“老陶,咱们现在有火药之利,能够炸开石山,算上这个因素,会不会修筑的快一些。”
“呃……很有可能,但要试验过之后,才能知道。”
“朕以前听说过一种建筑材料,是使用石灰和其他的几种材料混合的粉末,加水之后可以凝固成石头一样的硬度,名为水泥。”
“水泥?”
“不错,就是这个名字。具体的配方朕不清楚,只知道有一样是石灰。李奇,你们科技院的课题又要加一项了,利用石灰和其他材料进行混合,看能否研制出水泥来。”
“陛下……臣听您的描述,似乎有点像石灰砂浆。”陶宗旺突然想到了一物。
“估计跟石灰砂浆不太一样。这样吧,你们城建局和科技院合作,多多试验,看能不能搞出来吧。”对于这件事,王小飞其实不是很确定,所以只是提出思路,让古代的科学家逆向推演。最后能做到哪一步,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即便最后不使用水泥,按照陶宗旺刚才所说的筑路方法,也能造出不错的道路出来。
“好了,这件事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不急于一时。老陶,你先派出一路人马去勘探路线,具体的施工……可以先在济州和青州之间,尝试构筑一条道路,方法就按照你说的来。你手上的工程队,现在有多少人?”
“回陛下,只有三万余人。”
“国防部最近新招了一批兵员,共十万人。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交给你去修路吧。西北那边的大军也回来不少,朕让江北大营和荆州大营,给你再分别调五万人过来。”
“好,有了二十万人,济州和青州之间的道路,只要一年就能修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打仗的时候,就把部队当工程队来用,特别方便。
“其他的没什么了,大家都回去忙吧。”
“陛下,臣还有一事。”
“你说。”
“前日军械所的武大人过来找我,说他那边的熟铜不够了,要找我调拨一批。但熟铜要用来铸币,银行那边也不够用,武大人这边用的多了,天下百姓就没钱用了。这个问题,还望陛下圣裁。”
以目前的铸造工艺,制造大炮的材料,多为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
以铜为材质,不易炸膛,不容易出现气孔,火炮的寿命也比较长。
但是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皇帝提醒道:“咱们之前闹钱荒的时候,使用的那种羊皮币,还能不能流通?”
柴进愣了愣:“已经过去快十年了,百姓现在都用的制钱,当年的事情恐怕早就忘了。”
“无妨,捡起来接着用,让铜币和羊皮币混合流通,匀下来的铜,就交给军械所使用。除此之外,全国各处的铜矿,立即派军队保护起来,昼夜开采,尽快提升铜的产量。”
“好,臣这就去安排。”
“说起羊皮币,老柴,咱们现在和金国的边境贸易,情况如何?”
“贸易额一直都在增长,前些年金国不肯把好马卖给咱们,现在也肯卖了。咱们这边每年遗留下来的旧粮食,除了酿酒之外,也要卖给北边一大部分。”
“很好,旧粮食没什么用,能卖的就全都卖了,继续扩大与金国的贸易规模。”
大梁帝国建国之后的数次征伐,增加了不少的产粮地,再加上南部梯田的建设,现在国家是不缺粮的。
正因为此,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的酿酒业蓬勃发展,每年还能往外输出很多粮食。
“就这样吧,老柴,你将近三年和金国的贸易情况汇总成报告,朕要看一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