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无论如何不走了,就住在了邺城。
而且跟白加说的理由就是:她得帮太平道众看着他们的道主、大贤良师。
白加听到袁绍被封为渤海太守的消息,还是从信鸽驿站转送过来的。
他不由得一喜,终于,冀州要迎来强大的竞争对手了。
韩馥不够用,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怎么样?
这位可是原来正经的冀州之主啊!
现在冀州有了袁本初,那是不是就要来抢他的冀州?啊不,要来抢韩馥的冀州。
不过历史上是诸侯讨董在前,看来先得去打生打死一下,然后回来在窝里反。
为了做好对袁本初的保护工作,白加给郭嘉写了封信,让管宁安排人送出去。
信上内容很简单:袁绍接任渤海太守,奉孝撤除东厂所有渤海郡暗探。
同样的要求也提给了管宁。
管宁极其不理解:“主公这是何意?”
白加笑道:“我与袁本初有旧。”
管宁嘴角抽动了两下,心里却是不由得自问:难道除了东厂、西厂,主公手里还有一支间谍队伍?
可白加就是蛮横的吩咐:“让你撤掉探子你就照做。”
管宁连忙躬身应是,出去给郭嘉发飞鸽传书去了。
只是随着白加的要求,管宁又写下一封信给郭嘉:纠察部探子也全数撤回。奉孝乃主公知音,可能解惑否?
郭嘉收到了管宁的书信,对着那一行字也是纠结无比。
啥意思?为啥要让东厂暗探和纠察部探子都撤回来?这不合理啊!主公可是非常注意情报工作的。
可是他无论怎样分析,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他当然想不到。
因为白加经历了这次韩馥的事情,心里不断告诫自己,探子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这边韩馥一调兵,那边郭嘉他们就知道了。
原本是用来监视内部的东西厂,现在成为了背刺小分队的尖刀。
所以为了保护袁本初,为了保证袁绍同学可以顺利给冀州造成麻烦,他只能够让自己的军队失去情报。
系统的容忍程度白加也已经摸清楚了,只要没有直接威胁到自己势力的利益,那系统就不会干涉白加的决策。
毕竟撤回渤海的探子这事没法定性,毕竟袁绍现在不是敌人,甚至还是朋友。
郭嘉那想了很久,忽然站起身,“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探子太没用了?”
郭嘉想要提笔给管宁回信,又觉得不太妥当。
“戏兄,戏兄。”郭嘉急匆匆的跑去军学中找戏志才。
戏志才正在看教席报上来的军学教改计划。
见郭嘉进来,戏志才转头,“奉孝啊,你正好帮我看看,这军学到底哪里不对?”
郭嘉接过戏志才手里的教改计划,却根本不看,“戏兄,袁绍被封为渤海太守了。”
戏志才一把扯过郭嘉接过去的教改计划,“袁绍当渤海太守?他就是封了渤海王,跟我有什么关系?”
郭嘉撇嘴,“你说跟你有什么关系?冀州将迎来大变。”
“呵呵。”戏志才冷笑两声,“冀州就算迎来小便,也跟我没关系,我就是军学祭酒,我又不是谋士。”
郭嘉脸色严肃起来,“你的军学,也该改改了。”
戏志才这才有了兴趣,看向郭嘉,“我一直琢磨这个事情。凉州战场上青龙军战斗力很强。可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这样就是最强的军队了吗?”
“唉!”郭嘉叹息,“你想过吗?袁绍来渤海,我们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是董卓跟袁绍闹翻三天之后。”
戏志才点头,“这不是因为主公的信鸽驿站吗?否则三天,消息还未必能够送到中山城。”
“嗨,你以为我说他快吗?是慢!”郭嘉一跺脚,“三天时间,我们来得及做手脚吗?我们来得及暗杀袁绍吗?暗杀袁绍又该找谁去?”
“啊?”戏志才愣怔了一下,“你杀袁绍,跟我的军学有什么关系?”
郭嘉拉住戏志才的袖子,“为什么东厂暗探得到消息会晚?信鸽明明一天之内就能从洛阳到中山,为什么我们三天后才知道?”
“因为你的暗探太垃圾。”戏志才毫不留情。
郭嘉却全不以为意,继续道:“那如果我们现在就要找人去暗杀袁绍,应该找谁?怎么暗杀?”
“啊!”戏志才一懵,却又陷入了思索。
郭嘉继续道:“如果我们要败坏袁绍的人品,又该用什么手段?找谁去做?”
戏志才看向郭嘉,双目忽然变得锐利,“你是说,军学中要专门训练一批死士?”
郭嘉摇头,“非是死士,我们需要一批专业的暗探。他们懂得刺探消息、扰乱视听,甚至暗杀。”
戏志才立即提笔书写,一边写一边微笑,“对了,对了。军学缺少的就是这个。”
戏志才仿佛脑袋上忽然多出了无数的脑洞,下笔愈发快速,嘴里也兀自喃喃的念着。
“没错,没错!就是这样,军学怎么能只训练战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