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我亲身至此深入调查探究一番,又怎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察觉出其中暗藏的蹊跷之处呢?这把火要是不点起来呀,恐怕这个深藏不露的秘密还不知道要继续被掩盖藏匿多久哩!”
房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清楚得很,那些契丹人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专门演给自己看的一场戏码而已。他敢拍着胸脯打包票断言,那弥漫在空中令人垂涎欲滴的诱人肉香味儿,绝对来自于一些年老体弱之人。
因为对于契丹人来说,这些毫无用处的老弱病残留在身边只会白白浪费宝贵的粮食资源,根本无法创造任何实际价值。
相反,那些正值壮年的妇女以及尚还年幼却能够推动车轮前行的孩子们,则会统统被保留下来。毕竟,在契丹人的眼中,这些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可以为他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和利益。
“房驸马啊,这帮家伙居然胆敢如此肆意妄为地进行欺骗蒙蔽,实在是胆大包天呐!”牛进达闻言顿时气得脸色铁青,满脸怒容,一双铜铃般大的眼睛瞪得浑圆,仿佛能喷出火来。
然而,当他瞥见房俊脸上那副淡定自若的神情时,心中的怒火瞬间像是被一盆冷水浇灭了大半。渐渐地,他也开始回过味来了——此时此刻并非贸然出手的最佳时机,至少从房俊的反应来看,对方显然并不打算轻举妄动。
“牛将军啊!牛叔父呀!此时此刻,万万不可轻举妄动啊!咱们心里清楚得很,那契丹人同样心知肚明呐!”房俊一脸的无可奈何,心中暗自叹息。
要知道,如今的大唐即便他当真能够攻克石城,也绝无可能派遣足够的兵力在此镇守。且说这幽州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一片苦寒之所,其缘由在于许多农作物于此地难以良好种植。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费尽心力将种子播撒入土,它们也往往难以茁壮成长。长久以来,此地一直被视为苦寒的典型代表。
想当年,隋炀帝为了征伐高句丽,不惜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修筑运河,究其原因,正是由于这一带已然无法提供充足的粮食以供大军征战之需。
然而,纵使隋炀帝劳心劳力修筑了运河,最终依旧是以失败告终。归根结底,他过高估计了那些世家大族的自觉性与觉悟,同时亦高估了自身对于整个天下局势的把控能力。
而今时今日,房俊可绝不会如此愚蠢行事。毕竟,雍奴和玉田这两个地方尚未能完全消化掌握,若贸然夺取石城,势必会导致战线过度拉长,而粮道更是会变得冗长无比,如此一来,极易引发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汉人打江山可不像那些蛮夷之辈,他们只为了一时的劫掠和抢夺财富而来。汉人一旦决定攻打一处江山,便会秉持着长远的目光和战略思维。每打下一个地方,汉人都会用心去治理这个地方,因为他们深知治理的根基在于人口。
只要汉人的数量充足,那么他们便能轻而易举地建立起稳固的统治。这正是汉人最为强大之处,统治并非仅仅依靠武力的威慑,更重要的是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力量。凭借着众多的人口,汉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控一片又一片的土地。
然而,如果某个地区的人口相对不足,汉人也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会采取迁徙的策略,源源不断地将人口迁移到这些地方,并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汉人能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优势地位,不断完善统治体系。
此刻,房俊心中已然明了目前的局势。尽管他对石城有所图谋,但眼下显然还不是出手的时候。
牛进达率领的精锐骑兵肩负着驻守燕山的重任,无法抽调太多兵力来协助进攻石城。更为棘手的是,粮草储备严重短缺,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重大问题。
于是,房俊毅然决定暂时放弃对石城的计划,先返回天津城从长计议。
尽管此前与卢氏顺利地签订了有关粮食采购的协定,但那其实仅仅是为了解决流民的温饱问题而做出的安排。
倘若真要爆发战争,那些储备的粮食很有可能瞬间化为乌有。然而,房俊并非毫无作为之人,他已然下定决心在此处修筑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
这座城中只需驻扎区区一千名士兵即可,因为他深信凭借这一千兵力的镇守,便能抵御住所有来犯之敌。
石城所具备的地理优势,恰恰也是玉田得天独厚之处。由于蛮族人大多不通水性,一旦他们踏入这片区域,若想攻打玉田,便唯有绕道北方而行。
只要负责此地防务的牛进达保持头脑清醒,那么局势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掌控。对此,牛进达并未多言,只不过心中对于石城的安危仍存有一丝忧虑。
毕竟,李渊曾经明确表示无需插手房俊之事。但此时此刻,牛进达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能够协助房俊坚守这块要地。原因无他,石城面临的敌人乃是凶悍无比的契丹人。
仅这一点便已足矣!契丹人的战斗实力绝非普通的三溪族所能比拟,即便是强大如薛延陀这般的势力,面对契丹人时亦不敢掉以轻心、心存轻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