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李渊,这位历经风雨、见多识广的老者,听闻永嘉公主此言,忽觉一股刺骨的寒风似乎穿透了身上厚重的棉袄,直抵心扉。
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不安与焦虑。
他匆匆起身,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那急促的步伐中透露出几分急切与不安。
他的目光如炬,恶狠狠地瞪了房俊一眼,那眼神中透露出明显的不悦与责备。
那是一种老父亲审视女婿时特有的复杂情感,其中夹杂着几分挑剔、几分不满,仿佛在说:“你这小子,究竟有没有能力护我宝贝女儿周全?你怎能让她如此不开心?如今有件事要找你好好谈谈,我心中实在有些拿不准,你到底值不值得我将女儿托付给你。”
“老爷子,”房俊见状,心中虽如狂风骤雨般翻腾不息,面上却仍维持着那份恰到好处的恭敬与好奇交织的神情,仿佛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在面对自己最敬仰的师长,“你确定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这位素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老将也感到拿捏不准、犹豫不决的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疑惑与探寻,那双明亮的眼眸中闪烁着探寻的光芒,仿佛是在见证一个奇迹的破灭——眼前这位被众人视为智者的楷模,突然显露出犹豫不决的神情,这实在超乎了他的想象,令人难以置信,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李渊闻言,不禁轻轻翻了个白眼,那眼神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几分深深的无奈,还有一丝自嘲与释然,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波澜:“我虽被誉为智者,能洞察世事,料敌先机,但终究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而非那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神只。
这世间之事,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又岂能尽皆掌握于我手?即便是智者,也有其局限与困惑,也会面临难以抉择的时刻。”
他微微摇头,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苦涩的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自我认知的清醒与深刻,也有对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无限感慨,仿佛是在告诉自己,也是在告诉房俊,人生在世,总有无法预料与掌控的事情。
房俊见状,嘿嘿一笑,试图以轻松的氛围来缓解这突如其来的沉重与压抑。他调侃道:“老爷子,莫非你心中的疑虑与那条横贯南北、连通四海的运河有关?那可是关乎我大唐国运的重要水道啊!”
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试探,几分猜测,眼神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毕竟,那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其战略意义与经济价值不言而喻,若是在此方面有何不妥,那后果确实不堪设想,足以动摇国之根本,引发连锁反应。
说实话,大唐王朝在其辉煌璀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或许真的犯下了一个难以被时光所掩盖、被历史所遗忘的错误——那便是对于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那些关乎民生福祉、国家安危的重大工程,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忽视或延误,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与教训。而眼前的这条运河,或许正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例证。
这种忽视,并非仅仅针对水利这一特定领域,而是广泛存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尤其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大唐几乎可以说是毫无建树,与那些以建造狂魔着称、留下了无数壮丽工程遗迹的朝代相比,显得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最不像辉煌大唐风格的那一个。
当然,这样的局面背后,必然隐藏着其深刻而复杂的原因。隋朝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由于过度沉迷于大兴土木,企图以急功近利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诸如运河开凿等诸多宏伟工程,最终导致了民怨沸腾、国力空虚,从而使得国家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历史的教训是如此深刻且发人深省,它迫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在追求国家发展与壮大的漫长征途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巧妙地平衡好当前的切身利益与长远的战略规划?
又该如何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一时的狂热与短视而使我们整个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这无疑是摆在每一位掌权者面前,需要他们倾注心血、认真审视与深刻反思的重大课题。
回顾往昔,李唐王朝之所以对水利建设、道路铺设等这些关乎国家经济命脉与民众生活福祉的重大工程表现出一种近乎冷漠的态度,其背后更可能隐藏着一种深深的忧虑与谨慎。
他们之所以不敢轻易涉足这一敏感且复杂的领域,是因为生怕因过度征发劳役、加重百姓负担而引发大规模的民变,从而重蹈隋朝因滥用民力而导致迅速崩溃的覆辙。
毕竟,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充满了惊人的相似性与可循的规律,前朝覆灭的惨痛教训如同昨日之事,历历在目,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们自然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与轻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