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就连房良的大哥房心也对房俊赞不绝口。原本,房心对于房俊这个二公子并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厌恶。
但如今,每次提到房俊,房心都会露出淡淡的笑容,这无疑显示出他对房俊的认可和赞赏。
而以前的房家,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房家基本上就靠着房玄龄的那点微薄俸禄维持生计,房良虽然掌管着房家的食邑,但那点收入也仅仅够一家人勉强糊口而已。
与此同时,武媚娘和武顺则分头行动。雒阳东门,此时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们面容憔悴、衣衫褴褛,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生活的困苦让他们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更多的流民则选择在黄河边驻扎,这里虽然条件艰苦,但却是冬日里唯一可能有活干的地方。
黄河边的土地肥沃,每年冬季都会有一些地主雇佣流民来开垦荒地,这也成为了流民们生存下去的一线希望。
武顺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她很快就找到了不少人。然而,想要让这些流民离开却并非易事。
毕竟,没有人不怕死,尤其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离开,就必须给予足够的利益和保障。
这也难不倒武顺,他早就准备好了粮食,不多大概也就十斤,只要愿意跟自己走的,都可以领到十斤粮食。
别小看这区区十斤粮食,对于那些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的流民们来说,这可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啊!这十斤粮食,足够他们支撑一个月的时间了。
当然,如果再找一些树皮之类的东西混合一下,多撑个十天八天的,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真的有十斤粮食吗?”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都表示怀疑。毕竟,谁会平白无故地给他们这么多粮食呢?而且还是在给他们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之后,这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让人难以置信。
“这当然是真的啦!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其实是房驸马在救大家呢!”有人站出来解释道。
“房驸马?”一提到房俊的名字,原本还有些将信将疑的人们,突然间都变得有些激动起来了。
房俊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这一年多来,他可真是为这些流民们做了不少实事啊!大家都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
“是啊!诸位应该都知道,房家可是一点都不缺钱的。”武顺的话语在人群中引起了一阵骚动,他的话外之音再明显不过——房家根本不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哄骗他们。
毕竟,房家的财富众人皆知,又怎么会在乎那区区十斤粮食呢?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的疑虑逐渐消散。“好……这位小娘子,我们今晚就跟你走。”有人率先应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毕竟,在这艰难的时刻,能有一口饭吃已是不易,更何况还有十斤粮食的诱惑。
房家的信誉是有口皆碑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与留在这荒芜的黄河边相比,跟着武顺走至少还有一线生机。就算真的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也比饿死在这里要强得多。
于是,众人纷纷响应,决定跟随武顺离开。然而,武媚娘那边的情况却并不乐观。
东城城门外面的流民远比黄河边的要更加棘手,这些人都是饿得奄奄一息,生命垂危。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聚集在东城门,希望能得到一些救助。
与黄河边的流民不同,这些人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即使有心找工作,也根本无法胜任。
在码头周围,工作机会本来就少,而且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能,对于这些身体虚弱的流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东城门,偶尔会有人施舍粥饭,这让那些饥寒交迫的人们能够多坚持一会儿。武媚娘的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怀疑,毕竟她的善良和仁慈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然而,这些人实在是太过虚弱了,他们甚至连走路都成问题。更糟糕的是,现在天气寒冷,而他们却缺少足够的保暖衣物。如果就这样北上,恐怕有一大半人会在路上冻死或饿死。
正当武媚娘为这些人的命运忧心忡忡时,武顺找了过来。她告诉武媚娘,河边的人已经安排妥当,只等晚上就可以出发了。但是,东城门口的这些人却让她们犯了难,因为他们根本走不动路。
武媚娘深吸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她看着武顺,缓缓说道:“姐姐……我准备在这里施粥,多耽搁几天。”
武顺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她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武媚娘,说道:“你疯了吗?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武顺心里很清楚,收拢这些流民就意味着要从世家的口中抢夺食物,这无疑是虎口夺食。稍有不慎,不仅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还可能会连累到整个家族。
武媚娘当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但她实在不忍心看着这近两千人就这样在寒冷和饥饿中死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