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再次响起,低沉而充满力量:“一切照计划进行,速战速决,务必在赵空反应过来之前完成刺杀。”每一个字都如同铁锤敲打在空气中,震撼人心。王境的决心,仿佛成了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每一个太平道弟子的心头。他们全身一震,眼中没有犹豫,只有对领袖命令的无条件服从。他们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严肃与冷峻,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战,注定是生死攸关,失败意味着彻底的覆灭。
王境的内心并非没有情感的波动。毕竟,赵空是那个击败过黄巾军主力的敌人,是那个在战场上几乎无敌的存在。然而,王境清楚,刺杀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敌人的强弱,而在于选择出手的时机与出奇不意的战术。赵空虽武艺高强,但在他最放松、最不设防的时刻,任何一位精通谋略的高手都能找到一击致命的机会。王境相信,太平道的弟子们,必能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这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终于,王境和他的队伍接近了地道的出口。他轻轻掀开覆盖在上面的泥土与砖块,露出了一道微弱的缝隙,夜空中的凉风吹拂进来,带来一丝清新。他的脸色依然冷峻,眼中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那是通向宛城外城墙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他们最终进入战斗的门户。
“准备好,所有人保持默契,切记行动迅速。”王境转身低声指示,声音如同寒冬中的冰霜,清晰冷冽。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的坚定与决绝,他知道这一刻来得异常艰难,但此时此刻,他已经不允许失败的任何可能。
几名太平道的高手迅速整理装备,调整位置,每一个动作都紧张而迅速。随着最后一道指令的发出,他们像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悄然潜行向着宛城的东城门走去。王境站在出口处,目光如利剑一般锋利,注视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知道,这一夜,将决定一切。
*********************************************************************************************************************************************************************************************************
在宛城南郊的坞堡中,夜幕渐渐降临,四周的空气凝滞,仿佛一切都陷入了深沉的沉默。苏笑嫣伫立在檐下,目光悠远地穿过深邃的黑暗,注视着远方的宛城。她那双迷人却深邃的眼眸,随着天际渐渐暗淡,闪烁着难以言喻的焦虑和担忧。她的脸上没有显露出过多的表情,却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忧虑,仿佛在这片即将迎来变故的夜空中,她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无声的警觉。
这些日子,宛城的战局确实如同一块悬在头顶的巨石,压得每个人的心都沉甸甸的。黄巾军的起义本就波澜壮阔,整个南阳地区的局势也在这股暴风雨中不断变化。在赵空的指挥下,局部的胜利暂时将黄巾军逼退,而蔡家作为南阳的一股强大势力,也在这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蔡家族人虽然雄厚,但他们的处事风格始终保持低调,不喜欢高调的武力展示。蔡讽则在赵空的指示下,带着家族成员和学子们撤离宛城,向南方的坞堡避难,以图安全。
赵空曾经对这一决策感到相当安心,毕竟蔡家在南阳一带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既能提供有效的支援,也能保证一旦形势急转直下,能够迅速撤退。尤其是蔡家族人中的几位学者,如蔡邕、许靖和许虔等,他们不仅学识渊博,更擅长治理与策略,因此赵空深知这批人绝不会徒有其表,他们的智慧和洞察力将成为这片战乱中的一份强大支持。
然而,虽然大部分的家族成员和学者都已安全入驻坞堡,但苏笑嫣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她清楚地知道,这片土地上所有的表象都不过是眼前的安静,真正的风暴,早已悄无声息地悄然而至。
每当夜深人静时,她的思绪便会再次回到那个她最深感忧虑的细节——黄巾军的突然撤退。赵空所传回的消息无疑是一个胜利的讯号,但苏笑嫣却深知,这场看似平息的战争,远远没有真正结束。张角运筹帷幄多年,张曼成更是在南阳经营许久,能够迅速组织起一支庞大的起义队伍,岂是一个简单的撤退所能打败的?她一直对这次战局的走向保持警惕,因为她了解黄巾军的本质,那些深藏在战争背后的阴谋,绝不会轻易消失。
虽然她并没有派遣探子去获取更多的情报,但她心中的预感却越发强烈。她无法忽视那种挥之不去的直觉,仿佛整个局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张曼成作为黄巾军的主力之一,在南阳和黄巾军的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战术经验和政治手腕。她深知,黄巾军并不可能因为一次暂时的失败就轻易退场,这股暴风雨的余波,远未平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