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说的话,百姓购买农业保险,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旦出现灾祸之年,朝廷不仅要出粮赈济的同时,还要拿出银子来弥补百姓的损失。”
“这样一来,当年商行得利必是尽数用于救济百姓。”
“可朝廷承担如此大的风险,百姓非但不知感恩,反而还心存非议。”
“若让臣说的话,索性此事就此作罢,朝廷不许承担风险,陛下也不用劳神,如此还不必受百姓非议!”
哪怕说出这话时,蓝玉有些赌气的成分在。
可他心中也的确是如此想的。
这几日他费尽口舌,非但没能让百姓信服,反而还听到了许多非议朝廷的声音。
甚至有的竟开始咒骂朝廷,说朝廷那些官老爷不愿见他们这些百姓日子富足。
倘若换是平时,蓝玉定将口出狂言之人就地正法。
可如今他纵然心中有气,为了推行农业保险一事,他却也只能将怒气压在心头。
“陛下....”
“不可!”
不等蓝玉出声,朱标眸光一凝,当即斥道。
“农业保险虽是保证百姓不受灾年之苦,可也是为了我朝日渐鼎盛。”
“历朝历代,纵然是所谓的盛世之朝,但凡出现天灾人物,耕种的普通百姓最先受苦。”
“哪怕当时朝廷富足,国库充盈,粮仓鼎实,可运送赈灾粮也需要时日。”
“而运送赈灾粮的这些时日,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
“而且但凡朝廷分发赈灾粮,其中却不知有几成是切切实实分到百姓手中,又有多少是被各级官员吃拿卡要。”
“调粮赈灾,滋生贪官,朝廷难以监管,百姓难得实惠。”
“倘若我朝也是如此,那还能称得上是盛世之朝?”
“这.....”
见朱标态度如此坚决,蓝玉身形一顿,便也不再继续劝说。
的确!
哪怕是古代盛世之朝,但凡出现灾荒之年,饿死百姓自然是不计其数。
即便受灾百姓得到朝廷赈济,有一口粥饭,挨过了性命。
可灾后,百姓耕地荒芜,手无余钱,想要购买种子亦或是耕种,那便要将原本的土地低价卖给当地富户,亦或是卖身为佃,为大户耕种。
这也就是为何每逢灾年,大户之家非但不会受到半分影响,反而还会愈发壮大的原因。
这也就是一个个世家崛起,用寻常百姓血汗、性命成就的发家史。
如此说来,朱标提出的农业保险当真是利民之策。
可偏偏百姓看不到长远好处,只知道如今购买保险需要他们将手中的银子拿出来。
“陛下!”
也是明白朱标心意已决,此事必要推行下去。
沈三石沉吟数秒,随即提议道。
“民间百姓受制于眼界,看不清此法乃是为他们谋福。”
“可上赶着不是买卖。”
“若是朝廷一再游说,百姓必会起厌烦之心。即便今年勉强缴纳保险税额,可一年无事,他们没尝到保险的好处。”
“那第二年,百姓断然不会再购买保险。”
“倘若如此。”蓝玉猛地眼前一亮,“那不如......”
“断然不可!”
还未等蓝玉说完,朱标语气严厉,当即出声喝止。
哪怕蓝玉没有说出他想的法子。
可他的意思,在场几人都是明白。
看着朱标当即打断,甚至脸上也多了几分怒意。
沈三石想了想, 还是顺着蓝玉的话继续说下去。
“陛下,君子可欺之以方。”
“朝廷推行农业保险,本心自然是为了百姓。”
“若今年能用些手段,使一些地方百姓购买的保险派上用场。随后再经朝廷宣传,想来事后百姓必乐意购买。”
沈三石看了蓝玉一眼。
想来蓝玉亲自去办,定能办的十分妥当。
待今年夏日麦熟之时,蓝玉带人放火,将成熟麦子付之一炬。
随后他再带领朝廷商行前去救济购买农业保险的百姓。
最后再经过朝廷大力宣传。
如此一来,推行农业保险一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而且此事虽是放火,百姓却不会认为乃是有人故意为之。毕竟夏日炎炎,田地起天火虽是罕见,可也有先例。
最后自然不会有人想到乃是朝廷为推行农业保险一事,故意为之。
“微臣以为,非常之时可用些许非常之法。”
“毕竟我等问心无愧便是.....”
“断然不成。”
和听沈三石说完,一个劲儿点头赞同的蓝玉不同。
朱标却依旧态度坚决,矢口否决。
当真不是朱标迂腐,只是百姓的日子到底是太苦了些。
元末乱世暂且不说,这两年来大明大兴国战,运往前线的每一粒军粮,每一分军饷,不是他们老朱家凭空变出来的,每一分每一份都是出自百姓。
为了国战,百姓没有抱怨赋税之重,不负朝廷。
如今局势安定,朱标自不能辜负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