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让老二、老三他们拿着你的口谕,传示各省百姓也就够了。”

老朱于堂内落座,漫不经心道:“那几个小子也算是朝廷亲王,让他们亲自推广此事,游说百姓,自然稳妥一些。”

“毕竟蓝玉和那沈三石终究有些不太够格!”

待老朱说完,朱标微微思量,也算明白了老朱的意思。

倒不是说蓝玉、沈三石官级不够,不足以让百姓信任。

只是蓝玉乃是朝中勋贵,因先前的勋贵一案,寻常百姓若有耳闻,自然对蓝玉多有芥蒂。

而沈三石自不必说。

他本为商人,百姓对商人也是有着天生的偏见。

哪怕这二人品行无亏,乃是自己的信臣。

可碍于身份,他二人的确难得百姓信任。

然而也如老朱所言,朱樉、朱棡这些朝廷亲王却是不同。

毕竟在百姓眼中,朝廷亲王富贵自不必说,更不可能在乎他们手中的三瓜两枣,亲自劝说。

所以命朱樉这些朝廷亲王前去,更显得朝廷推行农业保险一事,乃是为民之法。

“说起来!”

就在朱标微微颔首,当即便书写圣谕之时。

老朱斜靠着椅背上,漫步尽心说道:“农业保险一事也的确如那沈三石所言,乃是为民之策,朝廷问心无愧。”

“你这小子恐怕事先也知道推行此法,让百姓拿出银钱出来购买保险很是困难。”

“可咱就想不通了。”

“为何你不直接明旨下去,命百姓必须购买保险,也省的许多麻烦。”

即便老朱知道明旨下去,百姓必有怨言。

可但凡有一年出现灾祸,让这些百姓尝到购买保险的甜头,到时候拿些许怨言也就瞬间破除。

而且老朱也能肯定,此时明令下达时百姓的怨言越重,到时候明白此为恩旨时,百姓对朱标的敬重也就越深。

就好像沈三石方才说的那样。

只要问心无愧,老朱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爹!”

听到老朱这番话,朱标苦笑一声,抬眸看向老朱。

“百姓历来地位低下,好似任人左右一般。”

“甚至就连他们中也有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可被人随意愚弄。”

“正因如此,儿子才不想诓骗百姓。”

深吸口气后,朱标语气略带惆怅,淡淡说道。

“历来百姓见到的,听到的,都是朝廷、世家、官员想让他们听到、看到的。”

“儿子想让百姓们都能有自己的判断,想让他们都睁开眼睛,打开耳朵却听最为真实的声音,然而基于他们见到的、听到的,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儿子这才不愿愚弄百姓,不想我朝空有盛世,可治下百姓仍旧是消息闭塞的愚民。”

“啧.....”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微微砸吧砸吧嘴,心中莫名感到些许震撼。

哪怕他没怎么听明白朱标的意思,可总感觉朱标是打算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

开化民智吗?

历代君王,历代历代,哪怕被后世之人称颂的万古明君。做的,也都是些愚民稳固王朝的事。

可如今的朱标却好像是打算开化民智,让寻常百姓也能明辨是非。

“标儿....”

“爹!”似是猜到老朱接下来要说什么,朱标稳定心神,正色说道:“百姓有慧,便也不会被世家士子随意诓骗。”

“纵有擅言恶徒骤起反叛,百姓亦能分晓黑白,不受诓骗。”

“自然!总有些贪慕荣华,阿谀奉承之徒甘为他人手中刀俎,为人驱使。”

“可若大部分百姓皆是有慧,想来也能省下许多事端。”

朱标没有说的是,倘若百姓都能有慧。

那史书便不是文人士子一家之言。

被文人士子厌弃鄙夷的人,起码在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评价。

这样一来,似老朱这样爱民的君王,后世评价便不仅仅是擅杀功臣,残暴严苛这一种声音。

而千里赏烧鹅,赐死徐达的荒唐笑话,便也不会出现。

当然。

朱标也知道一旦百姓开智,朝廷再想诓骗便也十分困难。

可话说回来,倘若后世大明真到了需要欺瞒、诓骗百姓的份上,那这样的大明朝是否存在也不太重要。

朱标虽没有伟大到想让华夏百姓人人如龙,可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朱标还是想让百姓能够具有。

“若你想好如此,那咱便也不多说什么。”

“只是你要明白,此时你所做之事,日后多半会是个麻烦。”

“儿子明白!”

见朱标心意已决,老朱随即作罢,不再就此事多言。

只不过。

老朱方才的疑惑还没有说完。

“标儿,方才那沈三石说,此次百姓是否购买保险全凭心意。”

“待到出现灾年,见购买保险的百姓得朝廷商会补偿,其他百姓自然也就愿意购买农业保险。”

“这说法不错,可你为何不准?”

“这个乃是因为朝廷缺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